雷德侯 1942年12月7日出生于慕尼黑。
1961-1969年在科隆、波恩、巴黎、台北、海德堡等地学习东亚艺术、欧洲艺术、汉学、日本学。
1969年以《清代的篆书》论文获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博士,随后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修学。
1975-1976年供职于柏林国立博物馆、东亚艺术博物馆,1976年在科隆大学任教授,同年执教于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任系主任兼艺术史研究所所长,1978年任哲学历史学院院长。
雷德侯还是德国东方学会会长、柏林学术院院士、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讯员、海德堡学术院院士、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曾任剑桥、芝加哥、台湾大学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
其主持的展览有紫禁城的珍宝、兵马俑大军,日本与欧洲,中国明清绘画等。著《米蒂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兰与石——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书画》,《万物》于2002年获列文森图书奖。
2005年9月7日,雷德侯因对亚洲艺术史的贡献荣获巴尔赞奖。
发表于2024-11-21
万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首先个人觉得这本书非常不错,值得中国人一看。 作为一个外国人眼里看到的中国,跟作为一个中国人眼里看到的中国是如此的不同! 因为中国人从来讲自然,道可道,非常道 知其然 并不去追求其所以然 从来都知其然,突然一下子到了知其所以然。 豁然开朗!!
评分现在看看,觉得这本书对于中国艺术界的影响多过学术价值。 p4 (中国人将零件拼成艺术品。这一想法对于数字化制造的意义?)(通过系统而非个别的分析跳出了普通美术鉴赏的范畴) p208 圣经和佛经的大量印制对活字印刷的促进。 p255 在中国体系中文字和抽象的崇高地位,这与西...
评分在一个特别的圣诞节,德国男孩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1942- )得到一份特别的圣诞礼物,那是一组中国风景的拼图。不像其他的拼图游戏,此中的图板没有弯曲的边缘线或者相互关联的外形,相反,它们全都是简单的长方形,每一片都没有固定的位置,山峰能够放进风景的中间或...
评分我觉得他对汉字偏旁部首的模件化的构字,还有书法艺术是中国人在练习构建“关系”学的视角和分析,令我对中国文化、自我有了顿悟的感觉。从书所体现出的德国人基本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很令人难忘。 一本简短、明白地理解中国自己的文化好书!人文必读。
评分图书标签: 艺术史 艺术 海外汉学 雷德侯 文化 历史 中国 汉学
作者雷德侯是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教授,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艺术的最有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本书一经面世即引起西方汉学界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书中的观点被广泛引述。
作者从多个方面,既依照历史的线索,技术发展的过程,也按照、艺术的门类,材质工艺的区别,深入到中国文化 与审美观念的层次,分析了中国艺术与工艺,揭示出中国艺术史中最为独特、最为深厚的层面。作者说明了中国的艺术家不似他们的西方同行,他们不寻求忠实地再现自然物象,而是探索代替模仿的方式,直接地创造出成千上万甚至无限的艺术品。他也为读者指出,模件的思想如何贯通了中国人官本位的文化,中国宗教以及关于个人自由的思想。
雷德侯的思路方向是对的,从工业化视角进入中国古代的工艺艺术,对“物质性“的强调多少补充了艺术史研究中的抽象化、审美化的范畴。李零写古代方术考,其实也是在谈古代的技术传统,这些偏物质与实物的范畴往往在人文主义化的儒家传统中受到轻视,雷德侯也谈到了古代工艺美术者作为“匠人”的轻贱地位。工业化的模件加工组合,又必然导向对于政治经济体的书写,但是作者令人费解地回避了相关分析,如果韦伯占有这些材料,他说不定能在漆器、瓷器的精准分工与标准制作流程里发现点资本主义的萌芽。另外,模件的切入点其实很难具有区别性,西方古典绘画雕塑中的母题与流水作业何其多,贡布里希干脆就宣布,艺术的创新永远小于继承,模件视角很难解释中西方的工艺美术差异。PS:幸而作者集中笔力于物质文化,中国传统诗文创作的“模件化”更为壮观。
评分大概是讲中国艺术最好的一本书了吧= =
评分1、讨厌这种组织。只有巫鸿武梁祠的创见,然而因为是外国人很多都是废话。读起来也要跳着读,各种不爽,明明知道下面可能是很简单的道理还要去找关键句。2、我是真的看荒谬起来,95%是废话吧?以及理论也站不住脚啊!!!
评分: J120.9/1622
评分最後一章有些可惜,在我看來,對“模件”的定義有些溢出之前的範疇了。
万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