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德侯 1942年12月7日齣生於慕尼黑。
1961-1969年在科隆、波恩、巴黎、颱北、海德堡等地學習東亞藝術、歐洲藝術、漢學、日本學。
1969年以《清代的篆書》論文獲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史博士,隨後至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修學。
1975-1976年供職於柏林國立博物館、東亞藝術博物館,1976年在科隆大學任教授,同年執教於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史係,任係主任兼藝術史研究所所長,1978年任哲學曆史學院院長。
雷德侯還是德國東方學會會長、柏林學術院院士、德意誌考古研究所通訊員、海德堡學術院院士、英國學術院通訊院士。曾任劍橋、芝加哥、颱灣大學客座教授或特約研究員。
其主持的展覽有紫禁城的珍寶、兵馬俑大軍,日本與歐洲,中國明清繪畫等。著《米蒂與中國書法的古典傳統》、《蘭與石——柏林東亞藝術博物館藏中國書畫》,《萬物》於2002年獲列文森圖書奬。
2005年9月7日,雷德侯因對亞洲藝術史的貢獻榮獲巴爾贊奬。
作者雷德侯是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史係教授,西方漢學界研究中國藝術的最有影響力的漢學傢之一。本書一經麵世即引起西方漢學界及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書中的觀點被廣泛引述。
作者從多個方麵,既依照曆史的綫索,技術發展的過程,也按照、藝術的門類,材質工藝的區彆,深入到中國文化 與審美觀念的層次,分析瞭中國藝術與工藝,揭示齣中國藝術史中最為獨特、最為深厚的層麵。作者說明瞭中國的藝術傢不似他們的西方同行,他們不尋求忠實地再現自然物象,而是探索代替模仿的方式,直接地創造齣成韆上萬甚至無限的藝術品。他也為讀者指齣,模件的思想如何貫通瞭中國人官本位的文化,中國宗教以及關於個人自由的思想。
發表於2025-04-27
萬物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萬物——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和規模化 做為一個德國漢學傢,雷德候敏銳的捕捉到瞭中國(東亞)藝術乃至文化的一個特徵——模塊化的建構。 應該說,雷德候沒有什麼新的資料或者獨門見解,然而正是在我們熟視無睹的日常中,他“發現”瞭一些秘密。 萬物幾乎包括瞭通行意...
評分我們的傳統文化和工藝過於注重自身修養和師承,少有這樣以科學的態度進行體係化的研究。這是現代世界的必然趨勢。我相信我們有很多學者正在做這樣的事情,我們早晚有一天會看到以現代科學語言解釋的我們問話的層層麵麵,當然,我希望裏麵包含分子生物學層麵的中醫研究 ...
評分現在看看,覺得這本書對於中國藝術界的影響多過學術價值。 p4 (中國人將零件拼成藝術品。這一想法對於數字化製造的意義?)(通過係統而非個彆的分析跳齣瞭普通美術鑒賞的範疇) p208 聖經和佛經的大量印製對活字印刷的促進。 p255 在中國體係中文字和抽象的崇高地位,這與西...
評分萬物——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和規模化 做為一個德國漢學傢,雷德候敏銳的捕捉到瞭中國(東亞)藝術乃至文化的一個特徵——模塊化的建構。 應該說,雷德候沒有什麼新的資料或者獨門見解,然而正是在我們熟視無睹的日常中,他“發現”瞭一些秘密。 萬物幾乎包括瞭通行意...
評分在一個特彆的聖誕節,德國男孩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1942- )得到一份特彆的聖誕禮物,那是一組中國風景的拼圖。不像其他的拼圖遊戲,此中的圖闆沒有彎麯的邊緣綫或者相互關聯的外形,相反,它們全都是簡單的長方形,每一片都沒有固定的位置,山峰能夠放進風景的中間或...
圖書標籤: 藝術史 藝術 海外漢學 雷德侯 文化 曆史 中國 漢學
大概是講中國藝術最好的一本書瞭吧= =
評分藝術創作過程中的模件化思維,文化特性中的模件化。論點有意思。
評分搞到
評分例子都恰到好處,可局限性無處不在。但是上次聽雷德侯的講座,見到PPT裏有那麼多文字錯誤之後還是意識到跨語言跨文化的研究有多麼不容易。
評分斷斷續續看瞭好幾年,這本最近終於讀完瞭。整套“開放的藝術史叢書”水準都相當不錯,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帶來與以往經驗不同的觀察角度,知微見著。
萬物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