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英時,安徽潛山人,1930年生於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讀於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研究所,師從錢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讀於哈佛大學,師從楊聯陞先生,獲博士學位。曾任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律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現任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颱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漢代中外經濟交通》、《曆史與思想》、《史學與傳統》、《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曆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士與中國文化》、《方以智晚節考》、《論戴震與章學誠》、《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鬍適》、《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兼論他的學術精神與晚年心境》、《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現代儒學論》等。
本書取名於餘英時先生1962年在哈佛的博士論文,由楊聯陞先生指導。成書於1987年,在他博士論文修改稿的基礎上,又加入瞭他1980年代的兩篇論文。他運用瞭文獻和考古材料,從社會上層與下層的兩個角度,介紹瞭東漢的“生死”的觀念。是中國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力作。
發表於2024-11-22
東漢生死觀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自先秦至東漢的生死觀念,餘氏從宏觀的角度進行把握。並從生,養,死,三個層次逐一梳理,使中國古人對這三個概念的理解較為清楚的呈現。死是生的終結,無死生就不完整。而生死之間,就是養,由於古人認為生命之氣乃生命生生不息的關鍵,故養氣,就是養生之法門(吐故納新,專用...
評分餘英時先生的這本著作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討論生與不朽,第二部分談論養生長壽,第三部分講述死亡。這三部分之間,存在一種邏輯發展關係。這種順暢性,使讀者在閱讀時易形成明晰的認識。 一、 生與不朽 在這一部分中從餘英時先生從戰國末年開始他的敘述。他認為,“從戰...
評分餘英時先生的這本著作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討論生與不朽,第二部分談論養生長壽,第三部分講述死亡。這三部分之間,存在一種邏輯發展關係。這種順暢性,使讀者在閱讀時易形成明晰的認識。 一、 生與不朽 在這一部分中從餘英時先生從戰國末年開始他的敘述。他認為,“從戰...
評分自先秦至東漢的生死觀念,餘氏從宏觀的角度進行把握。並從生,養,死,三個層次逐一梳理,使中國古人對這三個概念的理解較為清楚的呈現。死是生的終結,無死生就不完整。而生死之間,就是養,由於古人認為生命之氣乃生命生生不息的關鍵,故養氣,就是養生之法門(吐故納新,專用...
評分這種宗教形式更接近巫蠱吧,理論背景不那麼強...近代又屢遭衝擊 雖然讀得很淩亂,但竊以為中哲的論文該這麼寫纔對,少些高屋建瓴。 【高亮】 太平經、 王充(氣凝而成人)、 後漢書、 嵇康(最早區分求仙術與養生術), 鬼最初是 歸 的同義(魂歸...), 馬王堆證明古代靈魂...
圖書標籤: 餘英時 曆史 思想史 秦漢史 文化 社會史 餘英時 生死觀
有次在傢看探索節目時提到靈魂新解說,覺得靈魂二元論可能是存在的。
評分挑瞭一個並非關鍵的思想史部分來做長篇大論的證實,本身是很大而空的範圍,加之對東漢政治史的歧視。讓本書缺乏客觀。甚至有代今入漢之感。
評分喜歡末二章,大概是因為曾經多次拜會辛追夫人的緣故所以覺得比較熟悉吧。。至於「太平經」「想爾注」這種奇書倒是很想拿來看看。。此書唯一不盡意的地方就是譯本有點小瑕疵
評分從這個角度看,誰說中國人沒有信仰?隻不過這種宗教形式更接近巫蠱(近代又屢遭衝擊),少些理論化吧...雖然讀得很淩亂,但竊以為中哲的論文該這麼寫纔對,少些高屋建瓴。高亮:太平經、王充(氣凝而成人)、後漢書、嵇康(最早區分求仙術與養生術),鬼最初是 歸 的同義(魂歸...),馬王堆證明古代靈魂、來世、天堂地獄(黃泉)觀並非外來,起初隻有魄(白亮的光、本義為新月逐漸增亮、月相變化暗示死生循環)、6BC後齣現魂(左傳記載子産用陰陽說將之與魄區分、各自對應陽-陰、天-地、上升-下降、支配精神-肉體、氣-形、死後歸於梁父-蒿裏)、楚辭中已有將魂魄等同於陰陽的明顯觀念(魂魄離散、招魂不招魄),魄依賴於屍體的完好保存(聯想到各種漢墓),閻王是外來戶、但職位卻是泰山府君的。
評分高來高去
東漢生死觀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