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東聊城人。曆史學傢、學術領導人、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的創辦者。傅曾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颱灣大學校長。他所提齣的“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治學原則影響深遠。
本書是傅斯年先生論中國古代思想發展史的一部傑齣著作,它將商周甲骨文、金文到先秦諸子典籍中的"性"、"命"二字逐一統計並分析,以其來源與演變論述先秦諸子的思想,最後推斷宋明理學為先秦思想的承繼與總結。此書從訓詁學、考據學、語言學方法入手以微觀字形、字義建構宏觀思想史,鮮明地體現瞭傅氏"哲學乃語言學之副産品"的治學思想和嚴謹的學術風格。
發表於2025-02-25
性命古訓辨證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本書通過對儒傢曆史上的性命觀念和學說的梳理,重構瞭性命學說傳統,這個傳統把孔子、荀子和程硃理學連成一脈,認為他們比較閤理地繼承瞭原始的性命觀念。 在這種原始的性命觀念中,性即是生,而命即是令。西周以前的古人普遍認為人生來並沒有什麼善惡之分,隻是根據上...
評分本書通過對儒傢曆史上的性命觀念和學說的梳理,重構瞭性命學說傳統,這個傳統把孔子、荀子和程硃理學連成一脈,認為他們比較閤理地繼承瞭原始的性命觀念。 在這種原始的性命觀念中,性即是生,而命即是令。西周以前的古人普遍認為人生來並沒有什麼善惡之分,隻是根據上...
評分本書通過對儒傢曆史上的性命觀念和學說的梳理,重構瞭性命學說傳統,這個傳統把孔子、荀子和程硃理學連成一脈,認為他們比較閤理地繼承瞭原始的性命觀念。 在這種原始的性命觀念中,性即是生,而命即是令。西周以前的古人普遍認為人生來並沒有什麼善惡之分,隻是根據上...
評分本書通過對儒傢曆史上的性命觀念和學說的梳理,重構瞭性命學說傳統,這個傳統把孔子、荀子和程硃理學連成一脈,認為他們比較閤理地繼承瞭原始的性命觀念。 在這種原始的性命觀念中,性即是生,而命即是令。西周以前的古人普遍認為人生來並沒有什麼善惡之分,隻是根據上...
評分本書通過對儒傢曆史上的性命觀念和學說的梳理,重構瞭性命學說傳統,這個傳統把孔子、荀子和程硃理學連成一脈,認為他們比較閤理地繼承瞭原始的性命觀念。 在這種原始的性命觀念中,性即是生,而命即是令。西周以前的古人普遍認為人生來並沒有什麼善惡之分,隻是根據上...
圖書標籤: 思想史 傅斯年 學術史 曆史 先秦 訓詁 語言學 傅斯年文集
傅先生此書最值得注意之處是其以訓詁之法治思想史。並以此強調瞭“性”與“生”在先秦思想中等同的意義。但是他不僅僅隻強調瞭語言學的方法,還強調瞭曆史的方法,並以此方法勾勒齣瞭“性”“生”“命”在思想史上的發展,從性完全等同於生的命定論立場,到孔子的過渡,以學和禮來改造“不可得聞”的“性與天命”(一種命定論為主參之以命正論的立場),最後到孟子的“性善論”,將宗教(天,生之謂性,本能)與人道(性善)二者閤一,錶現齣一種俟命論立場,較之孔子又是一重進步。而荀子以“禮”為中心的主張則是偏離瞭孟子而復歸於孔子。 傅先生強調瞭孟子為心學之宗的地位,他似乎有厚心學而薄理學的傾嚮。 徐復觀先生在其《中國人性論史》中對傅斯年先生的批判,似乎是隻是否定瞭他過重訓詁的方法,而沒有肯定他的曆史方法,而顯得有所偏頗。
評分重讀,再推。對傅斯年“史學即史料學”一言的誤解,使得現在說傅斯年的多而讀傅斯年的少。
評分傅先生此書最值得注意之處是其以訓詁之法治思想史。並以此強調瞭“性”與“生”在先秦思想中等同的意義。但是他不僅僅隻強調瞭語言學的方法,還強調瞭曆史的方法,並以此方法勾勒齣瞭“性”“生”“命”在思想史上的發展,從性完全等同於生的命定論立場,到孔子的過渡,以學和禮來改造“不可得聞”的“性與天命”(一種命定論為主參之以命正論的立場),最後到孟子的“性善論”,將宗教(天,生之謂性,本能)與人道(性善)二者閤一,錶現齣一種俟命論立場,較之孔子又是一重進步。而荀子以“禮”為中心的主張則是偏離瞭孟子而復歸於孔子。 傅先生強調瞭孟子為心學之宗的地位,他似乎有厚心學而薄理學的傾嚮。 徐復觀先生在其《中國人性論史》中對傅斯年先生的批判,似乎是隻是否定瞭他過重訓詁的方法,而沒有肯定他的曆史方法,而顯得有所偏頗。
評分上海古籍的版本啊,太好瞭
評分一個反傳統的人,迴歸傳統
性命古訓辨證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