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伯格,美国诗人,散文家,译者(为美国提供了帕斯以及博尔赫斯的一种经典译本)。
This title features nineteen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a single poem with comments on each version by Eliot Weinberger and an introduction contributed by Octavio Paz.
第一个字是空,是无;第二个字是山,是有。前两个字结合起来,“无”中生“有”,创造了“空山”,谓为“大”。 “不”,一个否定副词,另一种“无”(“空”是本质的无,“不”是依存的无);紧跟着“见”,一个感事动词,另一种“有”(山是实有,见是虚有)。让人疑惑,是“空山...
评分那天讲塞林格与禅宗公案、吠檀多思想的关系,在最后提到弗兰妮的台词,“在印度,他们让你默念“唵”字真言”,为什么会说这个“唵”关联到王维,就是因为他的那首神作《鹿柴》(zhài)的一些评论。王维,字摩诘(从大乘佛法《维摩诘经》名字来),本人更号“诗佛”。可见王维...
评分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临界点 读王维的《鹿柴》,最引我注意的,是诗中的对位关系。比如,第一句中的“不见人”和第二句中的“人语响”。 “不见人”三个字,像一种斥力,让这座空山,借此和人的世界拉开了距离;“但闻人语响”,...
评分没看过这本书,写完这篇,发现有这本书。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一) 压根没有空山这种山。就算是寸草不生的山,那叫秃山,起码还有石头和土,也不能叫空山。空山是心相,客观世界找不到。 想象如果有一天,他突然不告而别,离开这个城...
评分妙趣横生 吐槽力max 对诗歌翻译有了更多思考 尤其是译者的增减 主客观大幅影响他人理解和体验 有时译出的诗不再是原诗 而是所谓“译者的诗” (即便文化相近的中日 同一个词句的翻译也会有多种表达 或者再细到不同方言的转换上 也是有类似翻译的情境吧 (此书体量比想象中小好多 原来就是一首译诗一段评论 半个晚上便可读完 原文也大致可理解 近来也出了中文版 但想想本就是讲诗歌翻译的书 再翻译一层更隔山千万重了 就不先看中文版 不过晚些可找来复习 走马观花水平不够也会有些理解错误吧
评分Each way is well intended, but what is the subject of your fidelity? Commented more in a negative form. Better if more positiv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评分soas library
评分啊想起当年最喜欢这本书了!研究的就是鹿柴啊!
评分啊想起当年最喜欢这本书了!研究的就是鹿柴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