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安徽六安人,1955年7月出生于安徽安庆。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89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4年晋教授,1997年担任博士生导师。曾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巴黎第一大学法国大革命史研究所访学或工作,为时近六年。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兼党委书记、法国革命史国际委员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史、欧美近代史、世界文明史。著有《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欧洲的分与合》(合著)、《世界文明史》(合著,副主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范围涉及法国革命史、中国革命史、史学理论等。译有《法国大革命史》(合译)、《福柯的生死爱欲》、《他乡:以撒·柏林传》(合译)等。
本书首先从精英文化层面、传统与现实、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关联和冲突,来阐释作为法国大革命政治文化最重要特征的“决裂”信念的多层意涵、内在实质和多重影响,说明法国革命者所谓同旧传统的完全决裂其实是一种旧传统中的挣扎,对法国大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开始,以接受君主专制告终这一历史怪圈,给出了令人折服的解释。接着从大众文化层面阐释由“决裂”意识派生出来的革命意识和危机意识,并从心态史学角度阐述和论证了法国大革命政治的公开性原则,及其同专制独裁的再生与雅各宾派衰亡的多重联系。作者揭示了大革命时代群众现象的基本特征,强调了大革命的群众现象对于理解大革命以来法国的政治风格,乃至整个大革命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作者富有张力的思考,无疑将引领读者进入法国大革命这一历史深水区,再思大革命这一艰巨命题。
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变,赞者称其为从传统到现代的分水岭,批评者则被它的血腥所震惊,大革命给法国带来了百年动乱,而它造成的伤痕,直到今天也没完全平复。本书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检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与结果,揭示了以往被忽略的诸多侧面。 在法语中,...
评分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变,赞者称其为从传统到现代的分水岭,批评者则被它的血腥所震惊,大革命给法国带来了百年动乱,而它造成的伤痕,直到今天也没完全平复。本书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检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与结果,揭示了以往被忽略的诸多侧面。 在法语中,...
评分 评分 评分引 言 在近代史上的世界民族之林中,法兰西民族素以“政治民族”著称。马克思说法国无产阶级是欧洲无产阶级的“政治家”。人们也常说:两个法国人到一起必谈政治。暂且不论这种说法在今天是否还能成立,至少在近代史上这的确是个事实。 一个民族如此普遍地热衷于政治问题,...
前阵子和X老师喝茶时,他说了一句话,你所谈到的所有问题,法国大革命的研究都已涉及。言下之意,你应该去好好读读那些研究。按照本书作者的观点,法国大革命所形成的革命暴力和话语、仪式象征、群众心态和行为等等,是一种对整个世界都影响极大的政治文化,在中国的体现则尤为明显。
评分本科时读过,现在复习再读,常读常新,确实架构很不错,值得学习借鉴
评分应该说,这部书当初的出版标志着一种研究范式的转型,从过去的阶级划派中脱身,转向一种更宏阔的文化研究。也就是那个时候,石中英的博士论文通过,教育学也从阶级性转向了文化性。所谓时代风气,就是这样,导向各个学科。
评分正读三联1991版呢,刚发现新版出来了,还被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收纳了 。。
评分部分。贵导的巅峰之作?希望再创高峰。体现了新文化史、政治文化史的思路,对于立宪问题的论述很有思辨性,也很深刻。下编重点从下层谈,偏向人民大众,其实也是高老师的主张,新文化史脱离社会只能走到死胡同,还是得兼及下层基础与上层建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