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赞奇,历史学家、汉学家,早年就学于印度,后去美国求学,拜汉学家孔飞力为师,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莱佛士人文教授,并任人文和社会学研究主任,同时也是芝加哥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
代表作《文化、权利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前者先后获得1989年度的“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以及1990年度的“亚洲研究学会列文森奖”,被奉为社会历史学的必读经典。
发表于2025-04-16
历史意识与国族认同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杜赞奇 海外中国研究 民族主义 历史 史学理论 社会史 文化史 印度
《历史意识与国族认同:杜赞奇读本》内容简介:文化、权力、民族国家,是贯穿杜赞奇学术研究的关键词,他始终在探索这样的问题:现代国家如何构造新的文化?如何从历史的极权话语里找回被压抑者的声音,以及民间团体如何“抵抗”来自上面的“攻击”。
《历史意识与国族认同:杜赞奇读本》收录了五篇杜赞奇的代表性文章。其中,“复划符号:关帝的神话”一文,通过研究关帝神话的衰落和破灭过程、由清朝到共产主义革命的中国历史转型,揭示了在帝国政体中,神话与仪式作为一种交流手段的重要性;“中国与印度的现代性批评者”一文,通过将中国与印度的历史作对比,杜赞奇考察了另一种话语,在以现代性为导向的、西方的、启蒙主义的文明史语境之外,“小写”的文化及文明。尤其在“历史意识与国族认同”一文中,杜赞奇重点考察了中国如何从一个儒家、帝制社会转变成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以及与其他非西方社会相对比,中华帝国拥有哪些能促成其转变的特点。
观点不算新颖,但在这个非常语境,每句话都有重新审视的价值。 “地域性的中国重新变成民族性的中国” “文明因而具备了为民族国家授命之功能,因为它填补了民族缺乏的超越理想,也即这个人的集合追求的更为普世的善。”
评分重点读了第一篇关于关帝神话的解读,分析帝国与现代民族国家如何借助同一“符号”来树立不同的文化认同,关帝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传承过程中既有延续又有断裂,不断像官方意识形态靠拢,成为整合基层秩序的重要工具。而中共兴起后,则完全抛弃这一套,转而利用土改的方式重新确立了基层权威。
评分1)咦,原來是中英雙語對照版。講關帝那篇並不是JAS上的原稿,有做修訂。頁6,「符號復刻」(the superscription of symbols):「文化符號即使在自身發生變化時,也會在某一層面上賦予社會群體和利益的變化以一定的連續性」;2)頁26,「民國政權在鄉村無所作為,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他們無法創造出關帝神話的替代物,作為身份認同以及國家與農民間進行溝通的符號體系」;3)頁49,「毛澤東並不是一個反現代主義者……公社烏托邦並不是超驗的,而是內在於顯示之中」;4)頁60,「在中國大多數地區……沒有形成體制化的殖民主義……反帝主要是在政治經濟層面……」5)頁88,「隨著日本發動對中國侵略(1932-1945)」,咦?為什麼從1932開始算?後面英文版也寫得是1932,翻譯沒錯。。。
评分几篇文章选的好
评分是中英双语的,这书在装帧设计上让我很吃惊,开本小,字也很小,却又是双倍行距的,排版和开本都让人觉得"完全没必要这么做,出版社到底在想什么”,有电子版果断应该买电子版,纸版能做得这么伤眼也是少见了
历史意识与国族认同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