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欧文·潘诺夫斯基(1892—1968),美国德裔犹太学者,著名艺术史家。生前先后在柏林、幕尼黑、弗赖堡、汉堡等几所大学任职,自1935年开始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的人文研究所从事研究,并在美国多所大学里举办讲座或授课。他是神像学以及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艺术方面的权威,也是荷兰与佛拉芒地区古籍插图方面的专家。
发表于2024-11-21
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陈 平 译 本文原载于《新美术》2011年3期30-34页,转引自“维鲁特为美术史小组”公众号 按:本期我们将继续前两期未推完的潘诺夫斯基的《哥特式建筑与经院哲学》,推出此书的第四章。第四章通过大量例证说明了第三章提出的哥特式的“显明”原理,篇幅长,插图丰富。可惜原书的...
评分陈 平 译 原载于《新美术》2011年3期34-42页,转引自“维鲁特为美术史小组”公众号 按:本期我们推出潘诺夫斯基《哥特式建筑与经院哲学》的最后一章。本章主要阐明经院哲学的“调和”原理和哥特式建筑间的对应关系。 五 哥特式风格到达了它的古典阶段只花了一百年,从絮热的圣...
评分陈 平 译 原载于《新美术》2011年3期34-42页,转引自“维鲁特为美术史小组”公众号 按:本期我们推出潘诺夫斯基《哥特式建筑与经院哲学》的最后一章。本章主要阐明经院哲学的“调和”原理和哥特式建筑间的对应关系。 五 哥特式风格到达了它的古典阶段只花了一百年,从絮热的圣...
评分总体上,翻译质量很高,译笔流畅,可读性强,关键的语句附了原文。 1、个别译名与国内的不一致,但不影响阅读,比如“迪卡儿”、“沙特尔”等。 2、页44,有一处“ceteris paribus”,不知何故直接原文出之? 3、插图有一个严重错误,图16亚眠主教堂与图15兰斯主教堂重复,当为...
评分陈 平 译 原载于《新美术》2011年3期4-14页,转引自“维鲁特为美术史小组”公众号 历史学家会不由自主地将历史资料划分为各个“periods”(时期),《牛津词典》恰当地这个词定义为“历史上可区分的各个部分”。既然可区分,每个部分之间就必定有某种统一性。如果历史学家想验...
图书标签: 建筑 艺术史 哲学 潘诺夫斯基 艺术 建筑史 经院哲学 哥特
欧文·潘诺夫斯基编著的《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关于中世纪艺术哲学宗教之间对应关系的探讨》在著名的威尔玛系列讲座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威尔玛讨论是为了纪念美国境内本笃教派创始人威尔玛而专门设立的系列讲座,以邀请著名学者到圣文森特学院举办专题讲座而闻名。《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关于中世纪艺术哲学宗教之间对应关系的探讨》中,作者一反当时历史学家划分历史时期让众学科彼此之间缺乏交集的做法,研究哥特时期建筑艺术与经院哲学之间同步关系。他将历史学家没有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所获得对关于历史分期的结论,与艺术史家所独立获得的关于艺术分期的结论放到一起研究,发现两者是完全同步调的,完全一致的。
Panofsky的立论是,与前代相比,思维及叙述方式、写作结构之于经院哲学可以跟构件样式、空间表现之于盛期哥特建筑高度耦合。他在谈异质同构的问题,并更进一步指出,这个同构是有因果关系的,不是偶然。在主论点之外,Panofsky涉及了主教或修院长与建筑师之间的commission关系、中世纪的教育与行业、哥特教堂的形式分析、结构受力与结构理性,等等。扣一星是因为术语翻译有待商榷。
评分哥特建筑样式背后的意义或者说要表达的想法
评分译得中规中矩
评分比perspective as symbolic form更加强调哲学对于艺术史的影响,如果perspective里面哲学和艺术还是呼应的关系,这里面就完全是神学和哲学对建筑的决定了,建筑不过是神学的图解。经院哲学不仅决定了哥特建筑应该呈现出怎样的形式(无所不包、层次分明、每件事物的独特性和演绎推理),经院哲学对待神学问题的态度还决定了哥特建筑发展史应该呈现出来的样态(权威-矛盾-妥协)。当潘洛夫斯基回溯性地考察哥特建筑的发展史,一切都显得理所当然,一方面当然承认它的合理性,和文艺复兴时期不同,中世界神学的力量是无可匹敌的,何况此时自由艺术的观念远远还没有产生,但另一方面,这毕竟是回溯性的考察,当真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当下时,就算是神学也不能告诉你建筑最后究竟该怎样,建筑师不可能完全被消解。
评分图片和注释全都甩在后头翻阅起来太麻烦了……图15和图16重复用了兰斯教堂的图片,这错误看的我好纠结……
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