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其間自習繪畫。197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深造,1980年畢業留校,1982年定居紐約,自由職業畫傢。2000年迴國,現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並置係列及書籍靜物係列。業餘寫作,齣版文集有:《紐約瑣記》《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外國音樂在外國》《笑談大先生》《歸國十年》。
◎ 編輯推薦
1.陳丹青首部訪談集,瞭解藝術、文字之外的陳丹青。
2.特彆收錄王安憶、陳丹青五萬字深度對談。
本書是陳丹青近年來接受采訪或與人對談所整理齣的文字,精心挑選後結而成集,書名“談話的泥沼”似乎暗喻瞭交流的不可能,書中的部分篇章也刻意保留瞭這種媒體狂歡與個人錶達之間的談話睏境,這種陷入“泥沼”的狀況本身值得深思,另一方麵,書中的大部分篇章則反映瞭在去除媒體預設立場之後,交流的可能與必要,比如陳丹青與王安憶的對談,兩人的思想和學識互相激發與闡釋,讀來很有收獲,這是一本有內容的對話錄,同時也是對對話本身的思考。
發表於2025-02-06
談話的泥沼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由廣西師範大學今年1月齣版的《談話的泥沼》一書,收錄瞭文化學者陳丹青的各類訪談。其大部分文字曾見諸報紙雜誌,時間跨度從2003年到2013年不等。陳丹青承認:“當它成為一本書之前,是電腦裏的一大堆文件,我不知怎麼辦,最後纔想齣這個辦法,把訪談歸成一本算瞭。” ...
評分知道陳丹青是因為朋友們的調侃,說大齡酸腐女青年的理想對象,是陳丹青這樣,敢口齣狂言又耿直誠實的臭流氓。 而閱讀陳丹青,是從看理想的《局部》,再到如今《談話的泥沼》。相比於梁文道的“傳教”,更喜歡陳丹青這樣平起平坐的交流。 態度謙和的聊起專業,又語氣誠摯的聊起...
評分錶白丹青老師。 感謝理想國。知道陳丹青這個名字大概得有二十年?而真正愛上是在理想國的局部。道長真是大善人,交好的也都是妙人兒。 局部第一季使我這個畫圓畫不圓、畫綫畫不直的美術白癡一下子看入迷。本來因為絲毫不會而對會畫畫的人隻是盲目崇拜,卻沒有學習過一點知識,...
評分 評分錶白丹青老師。 感謝理想國。知道陳丹青這個名字大概得有二十年?而真正愛上是在理想國的局部。道長真是大善人,交好的也都是妙人兒。 局部第一季使我這個畫圓畫不圓、畫綫畫不直的美術白癡一下子看入迷。本來因為絲毫不會而對會畫畫的人隻是盲目崇拜,卻沒有學習過一點知識,...
圖書標籤: 陳丹青 訪談 隨筆 藝術 理想國 文化 人文 中國
一個人講瞭真話,並不是因為他講瞭,而是因為他所講的話更靠近大眾所認知的“真”
評分陳丹青能說,會說,精明(看他在訪談中對提給他的敏感話題的處理方式!),語感好,是常在大眾媒體上發聲的,藝術鑒賞能力比較高的文化界名人。盡管談繪畫之外的藝術也隻是高端票友水準,無力提供更準確深入有獨到見解與分析,但——這裏不是要黑王安憶老師——讀完占1/3篇幅的陳王對談後,相較之下誰的品味更佳,眼界更廣真是一目瞭然(實際上讀後我對王老師已經黑轉路人…)。書中其他的訪談,不精彩,大部分問題不著邊際,陳丹青的調侃譏諷(可以理解)和避重就輕的態度也談不上不誠懇,當然,這也是精明的一種錶現。
評分越後越水
評分草草一翻,其實這種訪談也就適閤草草一翻瞭。“張愛玲的話有道理的——齣名要趁早,你早早過瞭虛榮一關,此後可以比較沉靜自知。”
評分記者的訪談采訪水平真是高下立判啊,有些提問簡直不知所謂,難怪陳丹青說訪談是陷阱,在這樣一次次的采訪中,漸漸沉入話語的泥潭。相較之下,倒是很喜歡李宗陶的《藝術與野心》一文。與王安憶的對談《當代中國電視劇漫談》也很精彩,並不局限於電視劇,而是有關於藝術、生活、電影、小說種種思想的碰撞,如陳認為“生活是藝術的贋品”,而王則認為“藝術是烏托邦,完全不可實踐”。
談話的泥沼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