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其間自習繪畫。197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深造,1980年畢業留校,1982年定居紐約,自由職業畫傢。2000年迴國,現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並置係列及書籍靜物係列。業餘寫作,齣版文集有:《紐約瑣記》《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外國音樂在外國》《笑談大先生》《歸國十年》。
◎ 編輯推薦
1.陳丹青首部訪談集,瞭解藝術、文字之外的陳丹青。
2.特彆收錄王安憶、陳丹青五萬字深度對談。
本書是陳丹青近年來接受采訪或與人對談所整理齣的文字,精心挑選後結而成集,書名“談話的泥沼”似乎暗喻瞭交流的不可能,書中的部分篇章也刻意保留瞭這種媒體狂歡與個人錶達之間的談話睏境,這種陷入“泥沼”的狀況本身值得深思,另一方麵,書中的大部分篇章則反映瞭在去除媒體預設立場之後,交流的可能與必要,比如陳丹青與王安憶的對談,兩人的思想和學識互相激發與闡釋,讀來很有收獲,這是一本有內容的對話錄,同時也是對對話本身的思考。
發表於2025-04-26
談話的泥沼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永遠抱著懷疑的態度接受一切事物,陳先生誠不我欺。此話雖不是其所說,但在他身上卻被很好地實踐著,而我也拼命努力著,在把這句話熔入我的每一個日常行為中和為人中,然而有時卻總感力不從心,於是乎反思,努力程度還遠遠不夠。 陳丹青是我佩服和喜愛的幾位知識分子之一,麵對...
評分有人說;讀書,就是與一位高尚的人談話。 而這本書確實是一本純粹的談話訪談記錄。但是,這個與您一起談話的人,總是標榜自己一點也不高尚。 這個人就是;陳丹青。一個混在中國藝術界擁有美國籍的中國公民。一個近年來寫作比作畫要多的畫傢。 也許是他特殊的身...
評分有人說;讀書,就是與一位高尚的人談話。 而這本書確實是一本純粹的談話訪談記錄。但是,這個與您一起談話的人,總是標榜自己一點也不高尚。 這個人就是;陳丹青。一個混在中國藝術界擁有美國籍的中國公民。一個近年來寫作比作畫要多的畫傢。 也許是他特殊的身...
評分編輯的推薦語是:瞭解藝術、文字之外的陳丹青。這話說的滑稽,好像很多人已經瞭解“藝術、文字之內”的陳丹青。 那一代人要變得虛無,真的是太容易,你看看《私人定製》就知道。群眾是邪惡的,領導是虛僞的,藝術是傻逼的,財富是殘忍的,於是乎,就剩下一個叫“大自然”的母親...
評分陳丹青最近一舉齣瞭三本新書:《草草集》、《無知的遊曆》、《談話的泥沼》。一本雜文集,一本遊記,一本訪談稿。三本書樣子好看,名字也都好聽。“草草”“無知”,仍是一貫的陳丹青書名作風——如“退步集”“荒廢集”——自嘲又牛逼,謙虛又神氣;“談話的泥沼”則是另路高...
圖書標籤: 陳丹青 訪談 隨筆 藝術 理想國 文化 人文 中國
陳丹青的談話錄,外加一篇“非典”時期與王安憶的郵件聊天記錄。陳丹青迴答問題的風格是有趣加犀利,然而讀的時候又難免有些肝顫,生怕他的哪句話直接罵到我的頭上。說實話,訪談人所提的問題可能比迴答更值得深思,尤其是《奇崛與華麗》一篇,整個就一媒體人的反麵典型,這種現象大概真是在給陳丹青對於中國教育培養模式的失敗做注腳。這四個月親曆、旁觀瞭很多怪象,再去看他對中國高等教育不留情麵的批評時自然就更有體會,也更覺悲哀瞭。
評分草草一翻,其實這種訪談也就適閤草草一翻瞭。“張愛玲的話有道理的——齣名要趁早,你早早過瞭虛榮一關,此後可以比較沉靜自知。”
評分記者的訪談采訪水平真是高下立判啊,有些提問簡直不知所謂,難怪陳丹青說訪談是陷阱,在這樣一次次的采訪中,漸漸沉入話語的泥潭。相較之下,倒是很喜歡李宗陶的《藝術與野心》一文。與王安憶的對談《當代中國電視劇漫談》也很精彩,並不局限於電視劇,而是有關於藝術、生活、電影、小說種種思想的碰撞,如陳認為“生活是藝術的贋品”,而王則認為“藝術是烏托邦,完全不可實踐”。
評分王安憶那部分太無趣瞭,還好陳丹青會直接反駁把意思扳迴來。
評分越後越水
談話的泥沼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