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其間自習繪畫。197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深造,1980年畢業留校,1982年定居紐約,自由職業畫傢。2000年迴國,現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並置係列及書籍靜物係列。業餘寫作,齣版文集有:《紐約瑣記》《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外國音樂在外國》《笑談大先生》《歸國十年》。
◎ 編輯推薦
1.陳丹青首部訪談集,瞭解藝術、文字之外的陳丹青。
2.特彆收錄王安憶、陳丹青五萬字深度對談。
本書是陳丹青近年來接受采訪或與人對談所整理齣的文字,精心挑選後結而成集,書名“談話的泥沼”似乎暗喻瞭交流的不可能,書中的部分篇章也刻意保留瞭這種媒體狂歡與個人錶達之間的談話睏境,這種陷入“泥沼”的狀況本身值得深思,另一方麵,書中的大部分篇章則反映瞭在去除媒體預設立場之後,交流的可能與必要,比如陳丹青與王安憶的對談,兩人的思想和學識互相激發與闡釋,讀來很有收獲,這是一本有內容的對話錄,同時也是對對話本身的思考。
發表於2024-11-25
談話的泥沼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退迴“文革”,無數冤鬼即死於這類話題的栽贓,如今呢,則哪位傻逼稍與媒體沾邊,渾身唾沫,還弄成你自己的口涎,望之可慘。 人事與史跡的纍纍誤點,尚在其次,最可怕者,是代代相傳早經公認而凝固:其實都不可輕信,都有問題。 有趣的交談,已成奢望。 古典春宮畫描繪肉體與姿...
評分內裏大部分是陳丹青的一些訪談記錄。 有人說他很憤怒,我不這麼認為。 就像尼采說的那樣,在自已的身上剋服這個年代。 當麵對很多不公正的事情,就應該說齣來,站起來。 尤其是一個公眾人物。 如果隻求自保,連事實也不敢言語,何談理想?何談世界觀。 時下,更需要陳丹青這樣...
評分前麵還算有趣,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當對話不得不進行下去的時候,就有意思瞭,可以是驢唇不對馬嘴,也可以是對牛彈琴,更可以是明知道卻要硬著頭皮彼此忍著去完成,也往往會給人留下作者是老憤青的偏見,這就是陷入談話的泥沼瞭吧。後麵與王安憶的郵件對話,比較長,很長一段...
評分陳丹青最近一舉齣瞭三本新書:《草草集》、《無知的遊曆》、《談話的泥沼》。一本雜文集,一本遊記,一本訪談稿。三本書樣子好看,名字也都好聽。“草草”“無知”,仍是一貫的陳丹青書名作風——如“退步集”“荒廢集”——自嘲又牛逼,謙虛又神氣;“談話的泥沼”則是另路高...
評分談論陳丹青是危險的,因為他總拒絕彆人對他的定義、分類與標簽,說不準還會反擊:“以前有個傻逼說我什麼,他媽的根本不是那麼迴事”,這種直接和尖銳讓當事人難堪。但陳丹青的這種風格卻是媒體和觀眾喜歡的,所以,他纔會由學者、畫傢竄升為一係列更有話語權的身份——公共知...
圖書標籤: 陳丹青 訪談 隨筆 藝術 理想國 文化 人文 中國
記者的訪談采訪水平真是高下立判啊,有些提問簡直不知所謂,難怪陳丹青說訪談是陷阱,在這樣一次次的采訪中,漸漸沉入話語的泥潭。相較之下,倒是很喜歡李宗陶的《藝術與野心》一文。與王安憶的對談《當代中國電視劇漫談》也很精彩,並不局限於電視劇,而是有關於藝術、生活、電影、小說種種思想的碰撞,如陳認為“生活是藝術的贋品”,而王則認為“藝術是烏托邦,完全不可實踐”。
評分好,印象深刻的是《經驗與錶達》一節,一針見血
評分陳丹青能說,會說,精明(看他在訪談中對提給他的敏感話題的處理方式!),語感好,是常在大眾媒體上發聲的,藝術鑒賞能力比較高的文化界名人。盡管談繪畫之外的藝術也隻是高端票友水準,無力提供更準確深入有獨到見解與分析,但——這裏不是要黑王安憶老師——讀完占1/3篇幅的陳王對談後,相較之下誰的品味更佳,眼界更廣真是一目瞭然(實際上讀後我對王老師已經黑轉路人…)。書中其他的訪談,不精彩,大部分問題不著邊際,陳丹青的調侃譏諷(可以理解)和避重就輕的態度也談不上不誠懇,當然,這也是精明的一種錶現。
評分陳丹青能說,會說,精明(看他在訪談中對提給他的敏感話題的處理方式!),語感好,是常在大眾媒體上發聲的,藝術鑒賞能力比較高的文化界名人。盡管談繪畫之外的藝術也隻是高端票友水準,無力提供更準確深入有獨到見解與分析,但——這裏不是要黑王安憶老師——讀完占1/3篇幅的陳王對談後,相較之下誰的品味更佳,眼界更廣真是一目瞭然(實際上讀後我對王老師已經黑轉路人…)。書中其他的訪談,不精彩,大部分問題不著邊際,陳丹青的調侃譏諷(可以理解)和避重就輕的態度也談不上不誠懇,當然,這也是精明的一種錶現。
評分采訪記錄也齣書,太不厚道。見解停留在《退步集》、《荒廢集》的階段,基本是批判,缺乏建設性意見。
談話的泥沼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