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插隊農村時開始自習油畫。1978年他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研究生班,畢業後留校任教。1982年,陳丹青以自由畫傢身份移居紐約,2000年迴國後,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主持“陳丹青工作室”的工作。
繼《紐約瑣記》之後,本書是陳丹青歸國前夕寫成的另一部紀實文集,其主題首次越齣“藝術”之外,觸探人性的深淺、文化的歧變。在書中,時代的質感體現為日常細節,曆史的分量,舉重若輕:那就是我們親曆的生活,而作者嚴肅地戲稱為“多餘的素材”。
這一冊散文集,以日常細節牽動種種記憶,並獲得曆史感,本次修訂增添或更換部分罕見的老照片,佐證文字,為許多變形、遺失,但離我們並不久遠的曆史,提供瞭獨特的圖文敘述。
發表於2024-11-02
多餘的素材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越是尋找閱讀的可能,越看到無限與遺憾,所以裏麵應當包含著太多必然。陳丹青的《多餘的素材》,讀起來雖不及《退步集》帶勁,也有些見識性的故事值得迴味。 讀這樣的書,還算是輕鬆的,有些書是不能這樣讀的,得有間歇。像最近看的蘇珊桑塔格的《反對闡釋》以及加繆的散文這...
評分某雜誌社招人,標明要會寫故事,說是現在能把一個故事給講圓的人已不多見,堪稱人纔。依我看,會寫故事的人並不少,會寫人的人則是真為稀有。何以故?要寫人,非但要能把故事講好,更要有足夠高的眼界。倘或是寫名人,背景更是少不得的。 寫名人(某人語:社會主義中國,人民...
評分昨天在圖書館無意中邂逅陳丹青的《多餘的素材》,本來隻是隨手翻翻,沒想到竟一發不可收拾,終於一口氣把他讀完。 之前看過陳丹青的博客,感覺他是一個真性情的人,有良知,有血性,敢言人所不敢言。而我一直喜歡的也正是這一類人。 想起04年南方人物周刊曾推齣當今中國公共...
評分中國文人之盛、之舒坦、之不羈、之慨然存於天地、之齣乎其外又入乎其內者,魏晉六朝與民國也。 陳丹青先生的這本書,是我在書店用一個下午讀完的。裏麵布列鬆的照片大多很喜歡,得以窺見民國市井生活。 陳丹青性情中人,文字間多有留白,多處引用巴特,正受巴特零度寫作之深影...
評分昨兒上午起來先洗衣服,下午則躺在地颱上任陽光照得暖融融的,讀陳丹青《多餘的素材》。 斷斷續續讀到晚上12點來鍾,終於讀完瞭,和《退步集》一樣,字裏行間都鮮明地躍動著陳丹青的形象,真性情,有血性,有良知,有品味,知廉恥,敏感、專注、用心。嚴格說來算不得極品,但...
圖書標籤: 陳丹青 隨筆 散文 藝術 文化 多餘的素材 中國 雜文
真是多餘的一本書啊
評分刻意挖掘與展現的大多是庸常生活中的私人經曆,私人體驗,私下咀嚼與私傢感悟,正是這些私人境遇洗去瞭許多公共的曆史誤讀,由此把思緒導嚮人類理性與良知的共識。陳丹青因此由一位藝術傢轉身成為時代的記錄者與思考者,成為一位肩負曆史反思,人性啓悟的公共知識分子。由公共知識分子的價值取嚮來閱讀陳丹青的文字,無論是述說親曆還是鈎沉舊聞,無論是詼諧,機智的戲謔,還是嚴肅的省思和鞭撻,都會在字裏行間讀到一份人性的尊嚴與生命中的自由精神。 文字的末梢能揣齣人性的溫度,能由他個人的獨特經曆與體驗的咀嚼直逼人類良知。世俗的“細節與質感”。比起當下走紅的文人散文的虛矯濫情來,陳的文字裏有那麼一種鮮活的滄桑感,平實裏透齣精緻。
評分陳丹青小的時候可萌瞭。
評分如果陳丹青上豆瓣的話,實在應該推薦他去參加無標點復雜句小組~
評分畫畫兒人的超常觀察力(看有個學美術的朋友的文字,曾驚嘆於他的觀察力),不矜持亦不輕佻的幽默撒潑,看得人有哭有笑。陳老師的書,從來都是不捨得卻又是忍不住一口氣讀完。在店裏讀的,笑還好,哭可不敢,那叫一個強忍啊,尤其是看他寫從長沙找到廣西的部隊核實兒子犧牲與否的倆夫婦得到死亡告知的情狀
多餘的素材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