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Yukio Mishima),本名平冈公威,出生于日本东京一个官僚家庭。日本战后文学大师,也是著作被翻译成英语等外语版本最多的日本当代作家,曾两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称为“日本的海明威”。
唐月梅,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编辑部编委,日本早稻田大学、立命馆大学客座研究员,横滨市立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
发表于2025-02-24
金阁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从照片上或教科书里,我经常看到现实的金阁,然而在我心中,父亲所讲的金阁的幻影,远胜于现实的金阁。” ——三岛由纪夫. 金阁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年12月第1版:第1页. 心中的金阁,远胜于眼中常见的金阁。对爱情的期待,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似乎很少...
评分 评分正因为不存在真正的「不灭」,每一个个体在生存过程中,会逐渐领悟到生存的一种理所当然的前提就是不安,明天也会崩溃的不安。如果能够放弃这种希望就好了,不试图想象可能的希望,这种希望如顽固的皮癣,潮乎乎呈淡红色、不断使人发痒、不输给世上任何东西地盘踞在肮脏的皮肤...
评分我每年都会重读一遍《金阁寺》。 《金阁寺》是我看的第一部三岛的作品,大学时读的唐月梅的译本。受当时的流行哲学影响,我读了很多类似哲学类的小说。所谓哲学类的小说,就是不是单纯的叙事,而是夹叙夹议的,抒发作者观点的小说。昆德拉的书都是这样的。这样的手法流行于现...
评分沟口烧毁金阁寺的行为,是他一生酝酿的花开,不具有偶然性,绝非冲动而为。一反他平日做事多少有些畏首畏尾的倾向,在烧金阁寺的行动中,他表现得理智而决然,事前做了周密的筹划,事中有条不紊,事后冷静的决定:我要活下去。他不犹豫,不恐惧,不后悔。烧寺于他是理性之举,...
图书标签: 三岛由纪夫 日本文学 日本 小说 文学 日本文化 外国文学 经典
《金阁寺》中所编织的故事,也是从美丑的现实与观念的相克中完成从认识到行为的飞跃的。施主的女儿爱沟口,并不是出于对沟口的同情,而是她有强烈的自尊心,无法接受自信心强的男性的求爱,就将有生理缺欠而自卑的沟口作为自己的爱的对象。也就是说,她将自己的自尊与求爱者的自负放在同一天平上,拒绝了爱情上所有的平衡,在美与丑的不平衡中相中了沟口这个结巴的“绝对的丑”,以为丑就是从其美的观念中产生的。这说明作家将美看作是抽象性、观念性的东西,美只有在虚幻中才能捕捉和把握,并据此重新编排自己的美的方程式。
无法理解啊,不就是一个神经病中二少年的自白吗?我也大致了解三岛由纪夫的生平、思想等背景,可以理解作者想讨论的关于美的虚幻啊、脆弱啊这些话题,也可以理解有些人会很有感触觉得很有深度之类的,但这本书依然是一个神经病的疯话啊??
评分第一次看三岛由纪夫。主人公的世界观并不懂,但作者对一栋建筑的美的角度独特、文笔细腻、丰富,以及笔墨之多超乎了我的认知。
评分虽读了翻译诡异的版本,但挡不住原著的美。永恒的绝对的金阁寺起初是美的实体,后来成为与美沟通的介质,虽历经战争的洗练,仍超脱于心象和现实,外界的喧嚣被金阁寺过滤成寂静澄明,微缩为包容我肉身的黑暗结晶体,是隔绝我人生中丑陋黑暗的帷幕,同时亦是阻挡我耽溺陶醉的天堑。鹤川与柏木无疑是我的双重分身,前者是光明使者,具有纯粹透明的质地,是我的正面,将我的阴郁译成明朗;后者是美的亵渎者,以丑恶之力回击永恒之美的虚空(而两者的亲密正体现善恶的一体两面)。对于年少失父、自惭形秽的少年来说,最终抓住“生”之稻草的机会,却是实践柏木关于改变世界的究竟是认识还是行为的理论,是对于《南泉斩猫》的现实演绎,斩断「美」的执念,以毁灭「美」的幻影达成人性的弥合——三岛终生的理念。
评分单论阅读体验觉得金阁寺不如丰饶之海四部曲,三岛对大海的描写可谓一绝。三岛由纪夫和芥川龙之介是我最喜欢的两个日本作家,读金阁寺的时候总想起芥川的两个短篇《地狱变》和《鼻子》,这种若有若无的关联可能在于同样对美的极致描写以及‘我’和柏木那种毫不掩饰的自卑。“她很懂得无比的艳美对于女人的价值,所以她无法接受很有自信的求爱者,她不能把自己的自尊与求爱者的自负放在同一天平上。没有什么比所谓两元,使她感到更厌恶的了,她终于洁癖地拒绝爱情上的平衡而相中了我。”
评分美是否被毁灭后才能永存?ps:这个出版社有不少错别字
金阁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