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伽诺。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造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发表于2024-11-21
逃避自由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自由是一个最常被人提起的美好概念之一.法国大革命起”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飘扬在欧洲上空, 巴德里克•亨利在殖民地呐喊出”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自由如同那个女神,被万人崇仰,却又披着神秘的面纱让人无法捉摸. 自由也不仅是美好生活的先决条件,是人类...
评分读完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我对自由有了新的认识。 在讨论“逃避自由”之前,如何理解并定义“自由”至关重要。我把自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形式自由,即外在自由。第一层次是人作为动物所拥有的生存自由,能有选择吃、穿、住、行,以及伴侣的权利。吃、穿、住、行、性,是人...
评分为了帮助自己记忆和理解,并且充实豆瓣空间,我按照章节做了主要内容摘录和总结并张贴于此。如果你没有看过全书,或许这一系列的书摘能够帮助你做一个快速的内容浏览。自认为摘录了全书的重要部分(或者至少是我自认为看懂的部分),但是显然这种观点会因人而异。 Digest:书...
评分读这本书,首先应当注意作者的两个身份背景,一是他出生于德国,二是他的犹太家庭背景。注意到这两点,就不会把本书仅仅看作是心理学或者精神分析的著作。事实上,弗洛姆的目光着眼点,恰好在于德国社会何以会产生纳粹的疯狂和灾难,他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说,为什么人们在获得...
图书标签: 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弗洛姆 心理 逃避自由 哲学 社会 社会学
《爱的艺术》作者 艾里希·弗洛姆
影响现代人精神生活最深远的社会心理学名著
要战胜极权主义势力,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
—艾里希·弗洛姆
“极其重要且令人深思的著作!”
—《纽约先驱报》
“极为精彩地分析了当代文明社会的精神官能性病征。”
—《国家周刊》
“弗洛姆的思想值得所有关切人类处境及其未来者的高度重视。”
—《华盛顿邮报》
弗洛姆语录
自由是所有成长的基本前提。
自由虽然给人带来了独立和理性……个性为基础的积极自由。
思想能成为……才能变为现实。
我们不能丧失现代民主所取得的任何基础成就,无论是最基本的代议制政府(即民选且对人民负责的政府),还是《权力法案》赋予每位公民的所有权利。我们也不应该伤害下述这些新的民主原则:任何人不得挨饿,社会必须对所有成员负责,任何人不得因害怕失业和饥饿而臣服于他人或失去尊严。
如果人性不能适应自由所固有的危险和责任,它就很可能转向极权主义。这是艾里希·弗洛姆在1941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里程碑式著作《逃避自由》中所探讨的主题。
《逃避自由》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极权威胁着全人类的共同命运。《逃避自由》即是弗洛姆对两次大战之后社会政治现状的诠释,也是他从心理学角度对当代社会做出的系统而强烈的批判,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发人深思,被誉为精神分析运用在社会学的不朽名著。
弗洛姆开宗明义:要战胜极权主义势力,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他在书中主要探索了历史进程中,“人性”和“自由”概念不定变化的关系。他提出,如果民主的兴起让某些人自由,那么与此同时,它也产生了一个个人感到孤立、无能为力的社会。
很少有一本著作像《逃避自由》这样深入地解释形成现代社会的力量、透彻地分析极权主义机制滋生的原因。也很少有心理学家像弗洛姆这样热烈地谈论自由的价值、社会的塑造、民主政治的真义,以及个体发自内心的爱。他努力教导人如何自由而不致孤独、自爱而不自私、理智判断而不找合理化借口、拥有信仰而不迷信于神学。
性格决定命运,并非因为性格是基础,而是因为性格是思想和行动的中转枢纽。对个人如此,对社会也是如此。
评分通俗易懂
评分本书主旨:拥有自由意味着个体不得不独自承担自由选择的所有后果,而逃避自由是因为 你们都是抖M!
评分通俗易懂
评分我太吃弗洛姆这套了
逃避自由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