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賓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學、中學教員。1930年,他由顧頡剛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學執教,從此躋身學術界。曆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锡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與唐君毅、張丕介等創建新亞書院,任院長。1967年10月,錢穆先生移居颱北。1990年8月在颱北逝世。
錢穆先生博通經史文學,擅長考據,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畢生著書七十餘種,另有大量學術論文,共約一韆八百萬字。他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曆史的通論方麵,多有創獲,尤其在先秦學術史、秦漢史、兩漢經學、宋明理學、清代與近世思想史等領域,造詣甚深。錢穆先生在現代中國學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本書係由錢穆先生講述之史學精神和史學方法、中國曆史上的政治、國防、教育、地理與人物、道德精神七題,經先生親自修潤而成。錢穆先生以淵博之史學涵養、敏銳之剖析能力,使讀者得窺中國曆史文化之堂奧。
編輯推薦:
1. 本書由講稿整理而來,語言平實易懂。
2. 中國曆史源遠流長,其間治亂興替,波詭雲譎,讀罷此書,可啓發讀者對其有一係統之把握。
3.史學精神、史學方法、中國曆史上的政治、經濟、國防、教育等均為治中國史必通曉之內容。讀者可由此書,一窺中國史之概況。
4.錢穆先生在書中講述瞭幾個中國曆史上非功勛卓著卻極能代錶中國人精神之人物,讓人印象深刻。
發表於2025-04-25
中國曆史精神(簡體精裝)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高考的時候,齣題人常引用錢穆先生的話,常被考死,隻聽說是個瞭不起的學者,史學大傢,卻一直沒有重視其人,而後《國史大綱》雖然嚴謹,卻也翻瞭一點兒就不瞭瞭之,而今,讀瞭《中國曆史精神》,纔算對錢穆先生有瞭一定的瞭解。 從書中能看齣,錢穆先生對傳統中國的精神推崇備...
評分花瞭一周的時間,我慢慢地把這本書讀完瞭,感觸良多。這本書雖然寫於民國時期,其中對社會問題的分析也都是針對當時,但讀過之後,我想說這書中的提及的問題時至今日仍存在著,而且其問題之弊也更加凸顯。我雖沒有很深的曆史積澱,但也對中國曆史充滿敬畏,以往我學過的...
評分 評分錢穆先生的《中國曆史精神》一書,雖然薄薄一本,是講稿整理而成,但每篇講稿都主題鮮明,論證有序,學識通古今中外,觀點鮮明,讀來有醍醐灌頂之感。 什麼是曆史? 雖然初中高中時學習曆史,卻隻是學習瞭曆史知識,從未對曆史有宏觀上的理解,甚至難以確切地說...
評分錢穆可貴之處在於客居颱灣仍胸懷中國,研究中國曆史仍放眼全球,在路綫思辨的時候,共産黨打敗國民黨的時候,仍然認為中國曆史的獨特性,中國文化的包容性,中華民族道德體係仍會讓中國重新登上曆史舞颱,這與什麼主義並沒關係。放到當前這個大環境看,就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圖書標籤: 曆史 錢穆 文化 中國 思想文化曆史社會類 中華文化 文化自信 *北京·九州齣版社*
怎麼說呢?關於中國文化獨特性的論述可以認同,但是解釋不瞭的是朝代的興亡治亂的反復齣現.既然中國文化那麼注重成為一個有"道德精神"的人,為什麼那麼多做瞭官的讀書人反而私德敗壞?身為孔子後人的孔祥熙成為一個大蛀蟲怎麼說? 是否說明這個文化的追求是少數人的,而不是"人人皆可為堯舜"?不然何以多數人的命運隻能在所謂時代國傢的氣運下沉浮? 再者論述中西差異時對西方的推論,放到今天是否顯太過武斷瞭呢?西方文化在寬鬆民主的環境中時時的在自我更新和進化,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評分錢穆先生之所思所想所言實屬愛國衛國興國之言,言之鑿鑿,當屬不易。
評分中國人應當有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
評分國文者,保國者也。科學者,強國也。有國文無科學。國存而國弱,有科學無國文,國強而國亡。錢穆先生看到瞭國外有科學而無國文的後果就是精神嚮外,一旦遭遇挫摺,便會感到無法。國內則是精神嚮內,因此不論如果興衰,而依然各有以自全。但是錢穆先生還是不想承認近代的中國也是因為有國文而無科學纔被欺負的,這和做人也是一樣,必須把握好國文和科學平衡。
評分士是半個和尚或說是雙料和尚 有意思
中國曆史精神(簡體精裝)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