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当代文化生产机制
探讨文化研究教学议题
………………………………………………
希望经过持续的努力,文化研究能够积累更多也更切身和优秀的在地研究,形成相应的理论说明,进而引导青年入门乃至投身于文化研究。而一旦有了这样的研究作为后盾,届时书写的形式,也应该有更多的创新,可以更为灵活地来讨论当代生活。
——罗小茗
………………………………………………
当读到罗小茗的《末日船票》,便很自然地浮出了周星驰电影《少林足球》中众师兄弟“归位”的联想。自然,文化研究的回归教育,并不是简单地重走一遍英国文化研究第一代所走过的老路,这恐怕也难以在不同的历史和地理脉络下发生,而是寻找新的方法,在当代中国急促变动中的语境之下,恢复文化研究对作为一项社会改造计划的教育内容、形式、过程的投入和关注。——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 许宝强
干货满满,值得阅读,其中最让我感到深刻的是关于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像力的论述。
评分极好,极好,极好,应该给十星。我心中近乎完美的教科书级别的文化研究著作。不仅是因为流畅的叙事和平易近人的风格,也不仅仅是因为西方理论与本土文化现象的出色融合,更在于贯穿于文字之中,作为文化研究者、教学者清醒的身份立场、自我定位与反思意识。也正因此,作者才没有落入黑话自洽、学院高墙的陷阱,而是举重若轻地拆解了文化研究令人生畏的理论壁垒,使其与每个人最私密的日常经历与情感体验贴合与共鸣,从而直击人心,重塑我们的感觉结构,成为撕裂象征秩序的实在之裂隙。 文化研究如何迫近我们?又如何激发我们最深沉而又最急切的问题意识与现实关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典范,也提供了未来的希望与可能。
评分直面现象与貌似自明的概念本身,同时还注意中国语境而不是直接搬弄西方理论,really something!
评分讲道理,不下定义
评分极爱,一本导读/入门类读物,真的很动人。谈谈个人感想:身边同龄人就书中所论问题可能已有更成熟的见解,而我往往焦虑,觉得自己太过幼稚,至少无法形成清晰的、有力的思路,又很不好意思跟大家讲:你看我好无知……本书叙述流畅,平易近人,又足以促人反思。它帮我暂时放下“焦虑”,不仅是因为它从日常生活切入(而这本就当是文化研究的面向),而且讲述者并不故作姿态,乱丢黑话。它使我重新找到阅读的快感,我很感激——行动起来,不必为自己的无知太过惭愧。最后,读这本书就仿佛与罗小茗老师对话,想到有这样的讲述者,我真的很感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