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莱达·阿斯曼(Aleida Assmann),德国康斯坦茨大学英美文学系荣休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在英语文学和记忆研究领域著述颇丰。近年主要从事德国“二战”后的记忆问题,文学与社会中的代际关系,以及记忆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她与扬·阿斯曼(Jan Assmann)一起,贝视为“文化记忆”理论的奠基人。
袁斯乔,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学士、南京大学一哥廷根大学中德跨文化日耳曼学硕士,先后工作于德国驻华大使馆、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发表于2024-11-24
记忆中的历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折射集(ID:zhesheji-njup) 阅读原文 可以简单粗暴地用“80后”“90后”“00后”来对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同一个时空的人进行划分吗? 为何人们热衷于讨论“70后”“80后”“90后”“00后”的区别? “00后”为何注定与我们有“代沟”? 文化记忆理论的...
评分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折射集(ID:zhesheji-njup),为孙江教授为德国学者阿莱达·阿斯曼所作《记忆中的历史》撰写的序言,原载于《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2011年3月初,耶路撒冷,阴冷寒湿。 我应邀参加希伯来大学举办的“记忆研究与日常实践”国际研讨会。飞机迟至深夜抵达...
评分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折射集(ID:zhesheji-njup),为孙江教授为德国学者阿莱达·阿斯曼所作《记忆中的历史》撰写的序言,原载于《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2011年3月初,耶路撒冷,阴冷寒湿。 我应邀参加希伯来大学举办的“记忆研究与日常实践”国际研讨会。飞机迟至深夜抵达...
评分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折射集(ID:zhesheji-njup),为孙江教授为德国学者阿莱达·阿斯曼所作《记忆中的历史》撰写的序言,原载于《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2011年3月初,耶路撒冷,阴冷寒湿。 我应邀参加希伯来大学举办的“记忆研究与日常实践”国际研讨会。飞机迟至深夜抵达...
评分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折射集(ID:zhesheji-njup),为孙江教授为德国学者阿莱达·阿斯曼所作《记忆中的历史》撰写的序言,原载于《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2011年3月初,耶路撒冷,阴冷寒湿。 我应邀参加希伯来大学举办的“记忆研究与日常实践”国际研讨会。飞机迟至深夜抵达...
图书标签: 文化研究 阿莱徳·阿斯曼 记忆研究 记忆 历史 人类学 社会学 德国
本书的焦点更倾向于民族志学。研究的对象除了代、家族和城市形象中的个人历史经验以外,还有以2006年和2007年为甚的公共历史辩论和蓬勃历史市场中种类繁多的商品。本书为“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中的一本,主要探讨了德国人对自己国家历史尤其是纳粹历史的记忆、情感、态度和认识,题名中的“记忆中的历史”是指真正存在于德国人记忆和普遍认识中的历史,即德国人如何面对历史,德国历史是如何被人们谈论、解读和描述的。本书探讨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德国人不断变化着的历史兴趣、不同形式的历史倾向、历史提供的各种经历,以及当今对于历史的消费。本书更倾向于对民族志的解读,研究的对象除了德国各代人、家族和城市形象中的个人历史经验以外,还有作为记忆承载者的历史建筑,以及当今(写作时的2006、2007年)的各种消费历史记忆的商品(博物馆、媒体等等)
好!
评分好!
评分薄薄的一本书,拖拖拉拉终于读完了…最好的是开头和结尾,代际那章也很有启发;有些章节比较具体,对德国历史不了解的我难有体会。“历史如何进入记忆”和“国家/民族历史”的话题,其实和法国那波学者对上话了,做为读者可以有很多阐发空间。最喜欢本书的最后一句话,历史因为若即若离而生生不息(原句略长,这句是我自己说的…)。
评分主旨还是对历史理解的激活,但似乎这种多维度的实践在当下已经十分活跃,至少在欧美。如何认知历史同样也是(政治、经济)体制的问题,正如笔者最后说道,实践远比口号来的艰难!
评分薄薄的一本书,拖拖拉拉终于读完了…最好的是开头和结尾,代际那章也很有启发;有些章节比较具体,对德国历史不了解的我难有体会。“历史如何进入记忆”和“国家/民族历史”的话题,其实和法国那波学者对上话了,做为读者可以有很多阐发空间。最喜欢本书的最后一句话,历史因为若即若离而生生不息(原句略长,这句是我自己说的…)。
记忆中的历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