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的变革

私人生活的变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阎云翔,1954年生,师从著名学者张光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2007年受聘于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主要讲授“文化人类学”课程。著有《礼物的流动》《私人生活的变革》《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等著作。其中,《私人生活的变革》曾获美国亚洲学 会列文森奖。

龚小夏(译者),1956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硕士,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博士。长期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媒体工作。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阎云翔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292
译者:龚小夏
出版时间:2017-2-1
价格:4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42107
丛书系列:阎云翔作品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人类学 
  • 乡土中国 
  • 阎云翔 
  • 中国 
  • 私人生活的变革 
  • 文化 
  • 海外中国研究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私人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爱情还是亲情,自由还是服从,个体如何在转型社会中抉择?

美国亚洲学会中国研究列文森图书大奖获奖作品

阅读当代中国乡村的情感与道德世界,理解私人生活背后的社会变迁

-----------------------------------------------------------------------------------------------

本书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基于此,作者反思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农村情感生活、亲属关系等私人世界的发展与变迁,与国家对于私人生活领域的巨大推力。

-------------------------------------------------------------------------------------------------

这部杰出的乡村民族志探讨了此前从未被讨论过的议题:中国农民家庭生活中的个体性与情感生活。1970年代的中国东北,阎云翔教授曾在当地某村庄做了7年农民,并于1989年以训练有素的人类学家身份回到那里,开始了为期十余年的考察。他以当地人的视角,描绘出普通村民丰富、细腻又微妙多变的精神世界。从社会关系、家庭财产,赡养老人等公共性议题,到风流韵事、计划生育、性等隐私问题,本书都有所展现。

阎教授将一部当代中国农村复杂的、流动的心态史和行为史,呈现在我们面前。

——列文森奖获奖辞(列文森奖推选委员会:裴宜理、胡缨、戴安娜•里拉)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私人生活的变革 2007-3-8 独眼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 1949-1999》 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去农村,却仅限于蜻蜓点水似的旅行。在几年前,我读到了阎云翔教授这本论文中的一章——“私人空间与隐私权”,那时,《私人生活的变革》刚刚发表不...  

评分

一、引言   对实地调查经验的高度依赖和重视,是经验研究区别于一切玄谈的最根本的标志。但对经验研究者自身而言,则似乎也同样需要警醒,经验的重要性并不代表它能自动呈现理论命题的答案。没有理论加工的“裸体”经验,虽未必没有任何意义,却很难归为学术研究。例如,人...  

评分

阎云翔,1954年出生,一家六口被误判为“资本家”的成分拉到了山东临邑县老家,在山东农村被当作地主成分对待,常常吃不上饭。17岁的那年山东粮食歉收,他身揣5元钱偷偷跑出来,大胆“闯关东”,期间多次被收容。最后他流浪到黑龙江省距离哈尔滨50公里处的双城县下岬村,村民们...  

评分

一、引言   对实地调查经验的高度依赖和重视,是经验研究区别于一切玄谈的最根本的标志。但对经验研究者自身而言,则似乎也同样需要警醒,经验的重要性并不代表它能自动呈现理论命题的答案。没有理论加工的“裸体”经验,虽未必没有任何意义,却很难归为学术研究。例如,人...  

评分

私人生活的变革 2007-3-8 独眼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 1949-1999》 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去农村,却仅限于蜻蜓点水似的旅行。在几年前,我读到了阎云翔教授这本论文中的一章——“私人空间与隐私权”,那时,《私人生活的变革》刚刚发表不...  

用户评价

评分

故事讲得好,内容弱了点。“说媳妇”“找婆家”变成了“找对象”,进门上炕变成了客厅会客。夫妻关系取代父子关系,私权上升父权衰落,自主性和个体化的问题凸显而未展开,而“无公德个人主义”的问题又令人担忧。

评分

已购。依然以下岬村作为样本,一村多吃,见解不算深刻,不过这本翻译比《礼物的流动》顺溜~~从微观角度入手,着实讲了不少故事,趣味也由此而生,40年代到90年代近半个世纪的变化中,家庭重心随着国家政策变化,从集体向私人过渡,而正是政策导向带来的变化使得过渡出现了空洞,私人倾向于自私~

评分

那就算是见惯的事也得有人写下来吧,要不然大家都以为一开始就是酱紫的了

评分

读起来特别有意思,像老家里的人和事,像小时候奶奶家听过的家长里短,但是读完之后又有点惆怅,“社会主义之下的个体生活”,英文书名(under the socialism)尤其让人感到阎老师背后的良苦用心,在今天读起来格外感慨和失落。

评分

对社会主义及工业化认识的偏颇,对“东北”的地域和历史特殊性的不甚理解,以及把黑龙江当做东北(忽略了差异甚大的辽宁)。本书有点过誉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