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朱利安(Francois Julien,又译于连、余莲;1951-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汉学家,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曾任法国中国研究会会长、巴黎第七大学东亚系系主任、国际哲学院院长。2010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奖得主。法国大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为巴黎人文之家基金会世界研究学院“相异性教席”教授。主要著作有《鲁迅,写作与革命》《过程与创造》《迂回与进入》《道德奠基》《圣人无意》《经由中国——从外部反思欧洲》《平淡颂》《时间论》《大象无形》《从“存在”到“生活”:中欧思想关键词》《美,这奇特的理念》《论普世》等。
译者杜小真(1946— ),1978年开始从事法国哲学教学和研究,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法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一个绝望者的希望——萨特引论》《自由与存在的重负》《遥远的目光》《勒维纳斯》《远去与归来》等。主要译著有《西西弗神话》《声音与现象》《自我的超越性》《古希腊的神话与宗教》《想象》《迂回与进入》《宗教》《论爱》等,并发表相关译文多篇。
发表于2025-04-21
迂回与进入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从上世纪末起,中国艺术家开始在各种双年展中抛头露面:蔡国强的许多作品便是用宣纸和火药作成;徐冰在空旷的房间里洒满911废墟的灰尘,并在房间的中心遗下“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禅语……。再看如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落户开花,我们隐约有了这样的印象:中西文化正在...
评分迂回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在怎么样的程度上能成为一种进入? 最喜欢里面的《云和月》。呵呵 好看
评分几乎比任何中国人的思辨都要成功。 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有效”的两本关于中国的文化哲学,就是任不寐的《灾民论》和这本书。不过于连的思路必须要回溯到春秋时期才可以,这可以说是西方哲学的一种常规思维——就像他们似乎谈论什么都要回溯到苏格拉底一样。 不过显然这只...
评分图书标签: 哲学 海外中国研究 中国哲学 语言与文化 文化研究 汉学家 商务印书馆 朱利安
把中国文明作为重新思考西方古希腊传统的中介,作者要向西方人展示,与“正面”针锋相对的“迂回”——这另一种意义策略得以建立的逻辑及其特殊的有效性。一个西方学者通过对中国古代经典的解读,发现了一种并不意在本质普遍性的“记号”的话语,中国文化的暗含意义的丰富与智慧的价值由此而生,距离如何成为有效的源泉?或换言之,迂回凭什么得以提供进入?
在古汉语言中探讨中国式思维的缘起。作者看到:含蓄迂回不止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还塑成了他们的理性。这种迂回是规避本质还是穿透本质后的回归?作者试图剥离纯粹的形式来考究一番。但最后他还是在处理事件,而非哲学。
评分作者通过对希腊逻各斯主义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对比与分析,得出我们可能存在两种看待事物的方法。 1.区分为二:在区分中,一切都反映自身,但是却在另一个层面反映——不管是模仿还是赋之以形,一切都以这种方法获取自己的实在。世界被分割为二,表象与本质,人们借以话语来阐述世界。话语有一个对象,人们努力以理性思考的方式最大可能地确定与解释它。 2.迂回与进入:在迂回中,一个反映另一个并与之沟通,因为二者并行且相关联,并不存在孤立的对象本身,对象以与其它对象的作用与关系来显现自身。语言只作为载体,对语言的要求并不严格、精确与苛责,而话语本身也由于这种从容掠过而更加“微妙”,其模糊和隐喻的特性让其进行无穷的内在活动。通过这种不断迂回的方式,我们得以进入对象本身。
评分读完朱利安新书《迂回与进入》,一脉贯之,把东方体系的兴发、气、象、情景、卮言做了西方式开采。西方的主客体思维下对象叫“物”,东方用东-西,西方叫景,东方叫山-水,西方讲意志行动,东方叫因势利导,都是不做二元对立,而是消隐主体,与世界融为一体。
评分本科时代在图书馆遇见此书(旧版),今日才阅读,越读越有味道。于连讲了很深邃的一些东西,值得反复回味。
评分虽有重描之嫌,鞭辟入里,孔孟老庄至李杜金圣叹,感而遂通天下
迂回与进入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