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以同等学力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纽约定居,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定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
发表于2024-11-21
外国音乐在外国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花了一个月看陈丹青这本 外国音乐在外国 ,按照惯例,严重超出预算,没办法,上班,加班,吃饭,相亲,睡觉,哪件事都需要时间,只能把看书推来推去,怀念高中时期躲在被窝拿着手电筒啃书。 这本书里,陈丹青没有抛出什么大气的观点或者标新立异,一切都看起来安安静静的,就...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听到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片段,正激昂着,也仿佛是正“生气”着。陈丹青本人显然更喜欢第九,不厚的一本书里,出现了多次“第九”。 以一个画家的身份来写音乐,虽然隔行,却也“不隔”。我对音乐没有多深的了解,我不知道他说的那些“对不对...
评分ok,买这个是怀旧. 大学时候不务正业,人家自习我去图书馆,看的不是正经书直奔杂志阅览室.象<音像世界><环球银幕>一类是自己买的,为什么,因为图书馆里这些书外借频率高,去了也看不到,看到了发现里面全是大窗户小窗户,大学生智商就是高,知道偷书不是偷,如果只是把喜欢的明星照片...
评分《外國音樂在外國》我在中午洗完碗之后,就著花果茶讀完了,甚至于早早地先於我一直愛不釋手的《玫瑰的名字》。 昨兒讀書的時候,有個朋友在MSN里談到《傅雷家書》里,傅雷將莫扎特比作李白,將貝多芬比作杜甫。本來想說,陳丹青對此有他自己的看法,后來卻說了我的看法——每...
评分1,谁在说话,比说的内容更重要。这书主要就靠封面上的那名字才卖得掉。 2,胜在视角独特:画家的长处和惯性思维,为音乐加上视觉的维度。看完这本刚好看傅雷家书,傅雷反复督促傅聪去美术馆看油画,更好地理解古典音乐的情境。。。 3,90年代在美国的陈丹青很穷。 4,陈说...
图书标签: 陈丹青 音乐 随笔 艺术 散文 文化 散文随笔 人文
《外国音乐在外国》是陈丹青之前文集《陈丹青音乐笔记》(2002)的增订版,除增加四篇长文记述欧游音乐观感、删去一篇《多余的素材》已经收录的《钢琴与阶级》之外,另配以精彩图片飨人眼目,全书彩色印刷,纸张柔软细腻,堪称他诸本文集中最为风雅的制作。
2002年,文集初出之际,陈丹青原拟采用内文篇名《外国音乐在外国》为书名,大意是说,人在纽约写给国内读者看,但为编辑改作《陈丹青音乐笔记》,此番再版,恢复原拟书名,不过此时陈丹青已在国内定居十年,谈及书名的变更,他说出另一层意思:“今岁尤其是少说为佳的一年……谈论艺术真是既风雅,又安全……连书名也规避了境内的话题与是非,单说外国音乐在外国。”
1992年,陈丹青受《音乐爱好者》杂志之邀,开始持续写作,遂“开了份宽窄莫辨的旁门左道”。从最初的《灵堂琴声》(1992)到刚刚写成的《在维也纳》诸篇(2009),此书收录文章的写作时间跨度近二十年,堪称陈丹青书写生涯之标本。
此书谈论音乐,以古典为主,兼及流行与民族。作为画家、作家而谈音乐,陈丹青说自己不过是假音乐之名义,而行趣味的批判。他之书写音乐,不单就音乐本身着墨,而是关注音乐所席卷的人生与性命,关注音乐背后的文脉与文化,由此而获致独特的境界与气韵。
此书封面亦由陈丹青亲手设计。原本选择四种颜色,打样以取其一;不过打样出来,颜色均称理想,最后决定,选择三种颜色,制作三种封面,任凭读者选择。此举或为国内首创,虽于发行上有些麻烦,但于读者,却是增加了选择的空间。陈丹青谈及这三种颜色,说是在欧洲建筑中均属常见,而国内却少有使用且用得好的。
画画的人写书也罢了,居然去写音乐,除了矫情和老生常谈,没读出什么内容。照片拍得还行,毕竟画画的人构图好,所以擅长哪行的还是不要跨界的好。
评分有人推荐我这本作为音乐入门书,另一本是萨冈的《你喜欢勃拉姆斯吗?》,我很喜欢这样的推荐~
评分文笔是吾所好,所言说的未免繁复,顾左右言他的技术很高
评分买到这书初版的时候,我还是大一学生,糊里糊涂,新版觉得贵,一直未买,万没想到在香港看完。
评分这书装帧的真不错……
外国音乐在外国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