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原名鍾阿城,民國卅八年(1949年)生於北平市,祖籍重慶。作傢、編劇。作有小說《棋王》《樹王》《孩子王》;文化隨筆《威尼斯日記》《閑話閑說》《常識和通識》;學術隨筆《曇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洛書河圖:文明的造型探源》等。
《曇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是作者接續《洛書河圖:文明的造型探源》,講述中國文化脈絡的著作,來源於作者在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的講座“文明的造型探源”課程。
開始部分接續《洛書河圖》,繼續講關於北極星崇拜在周代和漢代的造型變化。重點在“宅茲中國”部分,通過造型分析,深入明確解釋瞭“中”的造型來源於“建鼓”,而建鼓是天地溝通的重要工具與儀式。同時,證明瞭中國古代城市(都城)的中軸綫的北端,是指嚮北極星。接續下去,以《韆裏江山圖》分析瞭中國山水畫的起源是錶達“仰觀垂象”,也就是按照星象來安排山川的結構。
之後是漢代部分,分析解釋瞭漢代的造型原則是“氣韻生動”。
敘述清楚瞭中國傳統造型的縱軸之後,這時中國造型遇到橫軸傳來的佛教文化。這一部分,引用、導讀佛教經典,以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的“曇曜五窟”為具體例證,清楚地揭示齣佛教造像的依據。
從此,中國造型,就一直呈現上述兩個軸嚮的交匯,成為傳統,影響一直到今天的中國。
發表於2024-12-22
曇曜五窟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藏書閣打卡】我是很喜歡阿城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一本從探索文明源頭的角度講造型史,或者從造型的角度去探索文明的源頭。講述態度更縱橫,令人疑惑又佩服,他說中國造型文明的肇始是星象係統的配置,至漢代,宇宙觀、世界觀的造型錶達,轉換成由氣韻生動錶達。這是縱嚮...
評分阿富汗的巴爾赫,過去叫藍氏城,是東西貿易的中繼點。它是月氏人定居後的都城,在帕米爾高原俯視瞭中國,也俯視瞭歐洲。漢武帝聰明瞭,他不再籠絡月氏夾擊匈奴,而和它做起生意。2000年後,德國齣瞭地質學傢,叫李希霍芬,他把這個貿易路綫起瞭名字,就叫“絲綢之路”。月氏人...
評分文明的造型探源係列目前有兩部。 第一部《洛書河圖》通過洛書、河圖、天極及青銅器圖案與苗族服飾圖案,來談討商周時期的宇宙觀及造型學的起源。看完倍感震撼,不在於裏麵的造型體係多麼獨特或者研究多麼深刻,而是這是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領域,更多的是新奇,於是滿懷期待的等...
評分【藏書閣打卡】我是很喜歡阿城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一本從探索文明源頭的角度講造型史,或者從造型的角度去探索文明的源頭。講述態度更縱橫,令人疑惑又佩服,他說中國造型文明的肇始是星象係統的配置,至漢代,宇宙觀、世界觀的造型錶達,轉換成由氣韻生動錶達。這是縱嚮...
評分【藏書閣打卡】我是很喜歡阿城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一本從探索文明源頭的角度講造型史,或者從造型的角度去探索文明的源頭。講述態度更縱橫,令人疑惑又佩服,他說中國造型文明的肇始是星象係統的配置,至漢代,宇宙觀、世界觀的造型錶達,轉換成由氣韻生動錶達。這是縱嚮...
圖書標籤: 阿城 藝術史 藝術 文化研究 曆史 人文 中華書局 中國
最令人嘆服的是,通過對事件聯係的窺探而構建敘事。語氣風趣輕鬆。曆史沒好好學其他說不上來。入門甚佳。
評分和正在讀的《犍陀羅文明史》互為補充,看到孫英剛大肆吐槽的古正美這裏成為阿城主要的參考不禁莞爾。阿城對中國文化的體悟簡直已經"成精"瞭, 精彩自不待言,但是說到底,講的逸興遄飛,左右逢源,也歸根都是帝王學(揭密),沒辦法,在這方麵中國人永遠津津樂道。
評分阿城寫瞭一本腦洞大開的書。以道統、《悲華經》和涼州模式為基礎,解讀雲岡曇曜五窟的造型,但阿城的斷代值得商榷。對於太子晃的解讀,比去平城避暑要好接受一些。幾個地方似有訛誤:莫高窟北涼三窟可能並非北涼時期作品;北京法華寺雖為遼代寺院,但現存銀山塔林並非遼代建築,核心五座支提均為金代。
評分氣象很大,可成一傢之言。不過或許是因講稿,感覺大膽設想有餘,小心求證不足,不過阿城的本意似乎也與其說是旨在與以往觀點對話,倒不如說是為瞭構築一套解釋,達到一層自我觀照的圓滿境界。其口吻雖屬平易,但多不容置疑。長於勾連隱微之處,時有靈光一現,但也因此,有時滑嚮玄想式考證。有些結論不無可商榷之處(如以建鼓釋“中”),有時以中國審美反觀西方(如說“米開朗基羅的好,在於他的人體充滿瞭氣脈流動”),但最可議者,則是誇大單一因素而忽略結構性因素,像武則天之用佛王稱號,恐怕不過是緣飾之說。
評分阿城新小說不寫個雲岡密碼什麼的有點對不住自己的研究
曇曜五窟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