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托马斯·德·帕多瓦(Thomas de Padova),1965年生于德国,曾在波恩和博洛尼亚学习物理学和天文学。他现居柏林,职业是自由评论员。迄今为止,他已发表过《儿童屋学院》、《沙滩篷椅中的科学》、《晚八点后的知识》、《世界的奥秘:开普勒、伽利略与度量天空》、《独自对抗重力:爱因斯坦1915-1918》等。本书是中文世界首次引进他的作品。
译者:盛世同,生于冷战末年,金陵人氏。观天地,品历史,问道求真,克己爱人。虽一文不名,未改初心;纵一无所成,不废鸿志。尝游泰西,现居北京。本书系其初次译作,未完待续。
发表于2024-11-21
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一旦把莱布尼茨与牛顿并置,读者一定会不由得想到两位科学家的恩怨。有关那场著名的争端,微积分到底是谁首先发现的。在《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这部作品里,德国物理学和天文学家、科普作者托马斯·德·帕多瓦同样在这件事情上大费笔墨,显然他是认为首功应当归于牛顿的...
评分一旦把莱布尼茨与牛顿并置,读者一定会不由得想到两位科学家的恩怨。有关那场著名的争端,微积分到底是谁首先发现的。在《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这部作品里,德国物理学和天文学家、科普作者托马斯·德·帕多瓦同样在这件事情上大费笔墨,显然他是认为首功应当归于牛顿的...
评分一旦把莱布尼茨与牛顿并置,读者一定会不由得想到两位科学家的恩怨。有关那场著名的争端,微积分到底是谁首先发现的。在《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这部作品里,德国物理学和天文学家、科普作者托马斯·德·帕多瓦同样在这件事情上大费笔墨,显然他是认为首功应当归于牛顿的...
评分一旦把莱布尼茨与牛顿并置,读者一定会不由得想到两位科学家的恩怨。有关那场著名的争端,微积分到底是谁首先发现的。在《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这部作品里,德国物理学和天文学家、科普作者托马斯·德·帕多瓦同样在这件事情上大费笔墨,显然他是认为首功应当归于牛顿的...
评分一旦把莱布尼茨与牛顿并置,读者一定会不由得想到两位科学家的恩怨。有关那场著名的争端,微积分到底是谁首先发现的。在《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这部作品里,德国物理学和天文学家、科普作者托马斯·德·帕多瓦同样在这件事情上大费笔墨,显然他是认为首功应当归于牛顿的...
图书标签: 科学史 哲学 科学哲学 时间 物理 莱布尼茨研究 德国 历史
艾萨克·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围绕时间的本质展开的重要讨论标志着人们对时间的理解发生了根本转变。这发生在机械钟表的精确度跃升的时代:摆钟和精密怀表问世后,私人计时器在大城市的市民阶层中迅速普及。物理学家和科学评论员托马斯·德·帕多瓦借助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引人入胜的传记,铺陈出我们理解时间的历史。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时间是如何在十八世纪来临之际变得无所不在,并成为自然研究的中心课题的。简而言之:为什么近现代(德文“Neuzeit”,本意为“新时间”或“新时代”)是名副其实的。
回过头看,我觉得自己并非翻译本书的最佳人选——毕竟我不大懂现代物理,对科学史和哲学也知之甚浅。于是,我只好用自己对欧洲史的兴趣和力求完美的态度来弥补专业领域的不足。如果有可能再版的话,我会补充一些科学领域的译注,同时改掉几个错别字。希望大家喜欢,欢迎批评指正。
评分时间的相对性用来保持因果的绝对性
评分翻译较流畅,感觉书名还是不太合适——不过最令人不解的是索恩的开本:请问一个240万字的书被12cm的宽度硬生生扯成500多页是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还是阅读体验?这一点带来的麻烦已经够令人崩溃了。
评分回过头看,我觉得自己并非翻译本书的最佳人选——毕竟我不大懂现代物理,对科学史和哲学也知之甚浅。于是,我只好用自己对欧洲史的兴趣和力求完美的态度来弥补专业领域的不足。如果有可能再版的话,我会补充一些科学领域的译注,同时改掉几个错别字。希望大家喜欢,欢迎批评指正。
评分时间的“相对性”其实是为了维持因果关系的“绝对性”所带来的。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可以说,莱布尼茨的观点在现代物理学中胜利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这样的场景。假如现在有一个外星人向你发射了一束“超光速”的激光,因为它速度比光速还快,所以在你看到外星人向你发射激光之前,你就已经被激光击中了。那这就出现问题了,所有的因果关系都被破坏了。你看,只要我们的速度足够快,我们可以在出发之前就到达目的地,我们可以看到玻璃杯在掉到地上之前就已经碎了,看到死者在凶手开枪之前就已经死了……一旦允许物体运动的速度超过光速,这些荒诞的场景都会出现。
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