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型作家,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居伦敦。他的文字作品被定义为“生活哲学”,覆盖爱情、旅行、建筑、新闻和文学等多个方面,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2008年夏天,他在伦敦创办“人生学校”。学校开设课程,出版书籍,主持研讨,发布视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更了解自己”的教育。
发表于2025-02-02
哲学的慰藉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本书看完,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推出的6本德波顿作品集就看完了,都是很轻松有趣的读物,读后也不无受益。难得的是,6本书虽然译者各异,却都保持了译文质量上的高水准,这好像是罕见的,值得肯定。读完了这本,期待阅读译文出版社2007年推出的两本德波顿新著。 我可以理解...
评分《哲学的慰藉》是一本深入浅出的,既发人深省又亲切的小书。每次读的时候,都能帮助我提出问题,审视自己的人生观。我觉得对于处在20多岁的年龄层的人,尤其适合一读再读,因为它会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人生观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从而更有可能真正地认识自己。 这次重读之后,...
评分《哲学的慰藉》是一本深入浅出的,既发人深省又亲切的小书。每次读的时候,都能帮助我提出问题,审视自己的人生观。我觉得对于处在20多岁的年龄层的人,尤其适合一读再读,因为它会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人生观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从而更有可能真正地认识自己。 这次重读之后,...
评分近日读《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在家信中提到朋友吴竹如,说:“吾友吴竹如格物功夫颇深,一事一物,皆求其理。”这又让我想起明代“守仁格竹”的故事,放到今天,这样穷尽物理的人大概会被称为GEEK,美剧《The Big Bang Theory》里面的一群科学家就是典型代表。 ...
评分哲学家的共同点,就人生最大的苦痛的根源想人们说一些宽慰的而切合实际的话。——援引苏格拉底处死之事。 1对于世不合的慰藉 我们许多人因为怯懦而放弃怀疑精神,对常识/习俗采取随大流的行为。苏格拉底提出判断现存的是否合理,标准并不在于大众是否喜好,而是通过证伪而实现...
图书标签:
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作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爱智慧”。他们的共同爱好,在于就人生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就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德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风趣,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都可以找到慰藉。
本书文字典雅醇厚、幽默睿智,150余幅图片精美呈现。德波顿还以本书为底本,为英国电视四台编写、主持了一档共六集的哲学节目《哲学:快乐的指南》,风靡英伦。
补
评分很容易读进去,轻松,慰藉,正如书名一样。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评分樊登听书毕。从心灵马杀鸡的角度看哲学流派、真是对哲学门外汉再友好不过了。年纪大了以后、生活的烦恼和焦虑指数级上升、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同龄人都开始多少接触哲学书籍、原来是有这样一层原理。如何过好一生、没有标准答案、但不断探寻的过程少不了需要人类群星大师们的的点拨。
评分封面装帧不错,德波顿聪明的写作,哲学还是可以自己去了解原著,虽然很难,自己去体悟吧,翻译的过程中不知道会损耗多少,前面写的比后面好,哲学确实不止是慰藉,而是智慧,被前面的苏格拉底圈粉,比喻式的讨论,让对方无处可逃,直觉和思考过后的结论之不同。
评分封面装帧不错,德波顿聪明的写作,哲学还是可以自己去了解原著,虽然很难,自己去体悟吧,翻译的过程中不知道会损耗多少,前面写的比后面好,哲学确实不止是慰藉,而是智慧,被前面的苏格拉底圈粉,比喻式的讨论,让对方无处可逃,直觉和思考过后的结论之不同。
哲学的慰藉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