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以及《局部》系列等。
发表于2025-02-10
局部:我的大学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陈丹青还有偏爱与热忱,还是那个艺术家啊!他依旧让人诚觉可爱。他说美术馆是他的大学,而对我来说,艺术品和艺术家都是我的人生导师。越长大越发现我的力量,很大一部分是从感受艺术过程中获得。去了解艺术家的故事,去试着想象他所处的年代环境,去对视那些作品。它触动了你...
评分罗兰·巴特曾说他观看耶稣诞生地伯利恒的老照片,三重时间令他晕眩:耶稣诞生的公元元年,照片拍摄的公元19世纪末,还有,巴特看这幅老照片时,已是20世纪下半了。这种晕眩来源于“时间”(或者说时刻)在同一个物件上的重叠,这种重叠让观看者自身所处的时间与上述的伟人或者...
评分 评分陈丹青还有偏爱与热忱,还是那个艺术家啊!他依旧让人诚觉可爱。他说美术馆是他的大学,而对我来说,艺术品和艺术家都是我的人生导师。越长大越发现我的力量,很大一部分是从感受艺术过程中获得。去了解艺术家的故事,去试着想象他所处的年代环境,去对视那些作品。它触动了你...
评分《局部》第二季视频讲稿。跟上一本《陌生的经验》一样,不是学术著作,只是普及读物。这里普及的是观念,不是教科书和百度百科上那些俯拾即是的美术史知识。所以读这本书建构不了美术史框架,梳理不了美术史脉流,能获得的,只是一些有趣的消遣。 本书以“偏离”为主题,从偏离...
图书标签:
跟陈丹青一起逛美术馆
1.5亿人次观看,豆瓣高分艺术纪录片《局部》内容全收录
游走层叠的艺术时空,聚焦艺术史上的规范与偏离
本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二季的讲稿,围绕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铺展开来。历史不是静止的,美术馆收藏的就是重重叠叠的时间。勃鲁盖尔与李公麟对望眼前的麦田,维米尔堆砌起凝结层的魅力,印象派在百年后将沙龙绘画挤至次席……这些艺术家,大多数没进过大学,古人更不消说——规范永远期待天才的偏离。再完美的规范也无法包容千差万别的真实。“此所以美术馆是我的大学,此所以我至今尚未毕业。”
把美术馆视作大学,自信看艺术品不设限
评分入单|需要重温
评分易读的偏见,熨帖的口吻,真诚的惊叹和可惜。这些特点就是作者文章总能吸引我的原因,嗐!要是陈老师愿意翻译并附评一些现当代艺术评论就好了,即便有偏离的风险,我也还是想看。 另,不太懂印刷,但是许多占据书本一页纸的大画、大的照片(不是黑白60年代的那些),细节都难辨,像是纸张表面有一层雾,分辨率不高。细看需上网找放大图,当然,如果能亲自去看原作,肯定直接变成小傻子了。
评分易读的偏见,熨帖的口吻,真诚的惊叹和可惜。这些特点就是作者文章总能吸引我的原因,嗐!要是陈老师愿意翻译并附评一些现当代艺术评论就好了,即便有偏离的风险,我也还是想看。 另,不太懂印刷,但是许多占据书本一页纸的大画、大的照片(不是黑白60年代的那些),细节都难辨,像是纸张表面有一层雾,分辨率不高。细看需上网找放大图,当然,如果能亲自去看原作,肯定直接变成小傻子了。
评分《局部:我的大学》——他的大学是美术馆,我的大学是书摊、书店和图书馆。尽管好几年都没去书店和图书馆了,我还记得找到一本书的感觉,踏破铁鞋的感觉,淘尽黄沙的感觉,蓦然回首的感觉,夜读未央的感觉,有些感觉是如此相似,无非是多走多看多想而已。有时移步换景,换个角度,都会有一些全新的体验。所有创作的终极都是试图接近于神的艺术,都会有许多失败的艺术。唯接近方见其谦逊,唯失败方见其高贵。
局部:我的大学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