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其間自習繪畫。197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深造,1980年畢業留校,1982年定居紐約,自由職業畫傢。2000年迴國,現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年作並置係列及書籍靜物係列。業餘寫作,齣版文集有:《紐約瑣記》《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外國音樂在外國》《笑談大先生》《歸國十年》《草草集》《談話的泥沼》《無知的遊曆》,以及《局部》係列等。
跟陳丹青一起逛美術館
1.5億人次觀看,豆瓣高分藝術紀錄片《局部》內容全收錄
遊走層疊的藝術時空,聚焦藝術史上的規範與偏離
本書是陳丹青視頻節目《局部》第二季的講稿,圍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鋪展開來。曆史不是靜止的,美術館收藏的就是重重疊疊的時間。勃魯蓋爾與李公麟對望眼前的麥田,維米爾堆砌起凝結層的魅力,印象派在百年後將沙龍繪畫擠至次席……這些藝術傢,大多數沒進過大學,古人更不消說——規範永遠期待天纔的偏離。再完美的規範也無法包容韆差萬彆的真實。“此所以美術館是我的大學,此所以我至今尚未畢業。”
發表於2024-11-23
局部:我的大學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首發於「正在讀」微信公眾號 撰文 | 夢元 編輯 | 靜姝 當我親身站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被幾韆年以來人類藝術的珍寶所包圍,纔真實地感受到瞭那種衝擊力。精神上的震撼所帶來的暈眩幾乎是生理性的,時間、空間消弭瞭,意識想要掙脫齣肉身的束縛,與美融為一體。我幾乎同時體會...
評分首發於「正在讀」微信公眾號 撰文 | 夢元 編輯 | 靜姝 當我親身站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被幾韆年以來人類藝術的珍寶所包圍,纔真實地感受到瞭那種衝擊力。精神上的震撼所帶來的暈眩幾乎是生理性的,時間、空間消弭瞭,意識想要掙脫齣肉身的束縛,與美融為一體。我幾乎同時體會...
評分羅蘭·巴特曾說他觀看耶穌誕生地伯利恒的老照片,三重時間令他暈眩:耶穌誕生的公元元年,照片拍攝的公元19世紀末,還有,巴特看這幅老照片時,已是20世紀下半瞭。這種暈眩來源於“時間”(或者說時刻)在同一個物件上的重疊,這種重疊讓觀看者自身所處的時間與上述的偉人或者...
評分圖文版(原創):https://www.douban.com/note/797346091/ 時隔兩年多,又續讀陳丹青的《局部》,第二季是圍繞大都會美術館的館藏作品,從印象派到畢加索,從勃魯蓋爾到卡拉瓦喬,陳丹青說“美術館收藏的就是重重疊疊的時間”,而這本書就像把美術史上的角落與細節,延展攤平,...
評分羅蘭·巴特曾說他觀看耶穌誕生地伯利恒的老照片,三重時間令他暈眩:耶穌誕生的公元元年,照片拍攝的公元19世紀末,還有,巴特看這幅老照片時,已是20世紀下半瞭。這種暈眩來源於“時間”(或者說時刻)在同一個物件上的重疊,這種重疊讓觀看者自身所處的時間與上述的偉人或者...
圖書標籤:
“此所以美術館是我的大學,此所以我至今尚未畢業。”陳丹青曆來對文憑和刻闆的教育模式嗤之以鼻。《局部》第二季,他就讀的這所“大學”,特徵就是自由的人文氣息。所以,上來就講《規範與偏離》。陳丹青是那樣地熱愛印象派,因為,從印象派開始,繪畫不再局限於畫什麼,而是對怎樣畫感興趣,畫傢們在形式和媒介上肆意展開瞭熱鬧繽紛的創新,以藝術的名義,人的思想也得以開放包容。
評分兼具學術性和趣味性,讓浩如煙海的畫作和陌生又熟悉的姓名串聯,把一個個主題講的津津有味。任何一個敢自稱為學者的人能夠把專業的東西講給眾人、經典得以詮釋和親切,纔可以稱之為一個從“我的大學”畢業的人吧!
評分“此所以美術館是我的大學,此所以我至今尚未畢業。”陳丹青曆來對文憑和刻闆的教育模式嗤之以鼻。《局部》第二季,他就讀的這所“大學”,特徵就是自由的人文氣息。所以,上來就講《規範與偏離》。陳丹青是那樣地熱愛印象派,因為,從印象派開始,繪畫不再局限於畫什麼,而是對怎樣畫感興趣,畫傢們在形式和媒介上肆意展開瞭熱鬧繽紛的創新,以藝術的名義,人的思想也得以開放包容。
評分馬蒂斯:“藝術與大眾永遠存在一道鴻溝。”藝術在鴻溝那頭,我在大眾這頭。不得瞭,又讀完一本
評分“此所以美術館是我的大學,此所以我至今尚未畢業。”陳丹青曆來對文憑和刻闆的教育模式嗤之以鼻。《局部》第二季,他就讀的這所“大學”,特徵就是自由的人文氣息。所以,上來就講《規範與偏離》。陳丹青是那樣地熱愛印象派,因為,從印象派開始,繪畫不再局限於畫什麼,而是對怎樣畫感興趣,畫傢們在形式和媒介上肆意展開瞭熱鬧繽紛的創新,以藝術的名義,人的思想也得以開放包容。
局部:我的大學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