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寬重,國際知名宋史學者,現任長庚大學講座教授,深耕於南宋史學研究,著有《宋代的傢族與社會》《政策·對策:宋代政治史探索》《藝文中的政治》《南宋地方武力:地方軍與民間自衛武力的探討》等專書十本以上,並於《曆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漢學研究》等曆史學一級學術期刊發錶逾百篇論文。此外,黃教授對於學術貢獻卓著。他多次主持國際學術研討會,執行中大型跨領域研究計劃,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對現今國際宋代史學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力。
南宋權相史彌遠的老師孫應時
他的生命曆程,如何照見瞭動蕩詭譎的南宋政局?
◎ 編輯推薦
☆ 黃寬重先生深耕南宋史多年,他以獨特銳利的史傢眼光,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發現瞭曾任權相史彌遠塾師卻名不見經傳的孫應時,這個中低層士人坎坷跌宕的一生摺射齣一幅更加逼真、具體的南宋中期政治圖 景。
☆ 以豐富、多元的文集尤其是書信作為主要研究材料,在具體曆史情境中,還原曆史人物的生命曆程,從而勾勒齣一個邊緣性小人物真實、豐滿而具有故事性的人生軌跡,為宋史學界將目光轉入下層社會做齣瞭一次成功的示範。
◎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考證精詳、立意獨到的學術型人物傳記。作者一反以往南宋政治史、學術思想史研究側重於名臣大儒的傾嚮,通過孫應時這位南宋中期中下層士人的個案研究,立體化多維度地摹畫當時學術與政治之間的復雜糾葛,既揭示中低層士人研究對於理解宋代學術與政治整體發展的重要性,也傳達齣宏闊的曆史感與細膩的人際溫情,是一部具有典範意義的傳記性研究著作。
◎ 學者推薦
作者深耕南宋史長達半個世紀,當世之中,沒有誰比作者更瞭解南宋史史料的分布狀況,沒有誰比作者更懂得文集在南宋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而書信是其中最為鮮活、私密的珍貴素材。
—— 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 趙鼕梅
孫應時雖正史無傳,泯然眾人,卻在傢族結構轉型、官僚係統運作、士人群體自覺與道學主潮匯聚等多維交集上,構成以往學界較少關注的多棱麵的典型性,為理解南宋中期政治、社會與學術展現瞭獨特的新視角。全書顛覆性地將一個富涵典型性的小人物設為細描精繪的主角,旨在彰明小人物對大曆史的閤力作用,讓這幅南宋中期政治全景圖呈現得更逼真、細緻與豐富。這一個案,不僅補充並修正瞭學界的既有觀點,也凸顯瞭中低層士人官員的研究,“對理解學術與政治的整體發展,有其重要性”。進入新世紀以來,海內外宋史學界雖已自覺將視野轉嚮下層社會的邊緣小人物,但在傳達宏闊的曆史時空感與細膩的人物溫度感上,《孫應時的學宦生涯》是開風氣的。
——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虞雲國
早聽聞黃寬重先生對南宋史料的熟悉程度,但看完這本還是感嘆作者到底讀瞭多少遍《燭湖集》纔能寫齣這樣一本在史料運用上具有開創價值的書……光是把《燭湖集》選文排齣一條相對完整的時間綫就已經非常難得,更彆說把它們和其他同樣散亂的史料串聯在一起瞭。讀每章的正文部分時...
評分據黃寬重先生自己說,他之選擇以南宋作為學史的誌業,除“寄現實於曆史世界”外,更重要的是,迄今為止,南宋“是塊尚待拼補的曆史地圖”(《政策·對策:宋代政治史探索》241頁,下稱《探索》,聯經齣版公司,2012年),還有很大的開拓空間。其新著《孫應時的學宦生涯:道學追...
評分在傢無事,又讀瞭一遍黃寬重先生的《孫應時的學宦生涯》。這本書是對我啓發最大的一部學術著作,去年暑假甚至一度計劃寫篇書評,隻是後來發現已有許浩然(載《唐宋曆史評論》第五輯)、虞雲國(載《上海書評》2019年10月19日)兩位先生發錶瞭此書的書評,珠玉在前,我又非專門...
評分【作者簡介】趙鼕梅,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特邀主講人,浙江大學公眾史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北京大學曆史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曾任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漢學係客座教授、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
評分早聽聞黃寬重先生對南宋史料的熟悉程度,但看完這本還是感嘆作者到底讀瞭多少遍《燭湖集》纔能寫齣這樣一本在史料運用上具有開創價值的書……光是把《燭湖集》選文排齣一條相對完整的時間綫就已經非常難得,更彆說把它們和其他同樣散亂的史料串聯在一起瞭。讀每章的正文部分時...
二刷,還是很有啓發性,希望能藉此視角研究中晚明理學與政治的問題。“通過書信觀察時代環境、理解人際關係,往往能得到比正史、傳記性資料更為細膩的訊息,是掌握政治變遷與社會脈動、學術思想及人際關係的珍貴素材”;“選人改官當然需要實務考績,但更需要努力經營人脈,纔有可能實現”;“政治現實對部分道學中人不免形成壓力,唯恐葬送前程,遂有迴避師門或妥協權勢的現象”;“為因應環境改變,締結多元人脈是維係或開拓政治利益的重要策略,因此個人固難有永久堅持的原則,群體間也未必存在始終一緻的對立”;“慶元黨禁期間道學群體的遭遇與應變,也呈現不同層級的士人官員麵對政治衝擊的承受力和應變力”;“看待士人麵對政局動蕩不同的因應之道,基於個人立場而選擇隨境而安,我們應從更多元的角度去理解這樣的現象,而非單一的道德批判”。
评分3.5⭐ 全書以南宋中下層官員孫應時的官場沉浮為主綫,同時以他的生平與經曆嚮外輻射,勾勒其他道學追隨者在以慶元黨禁為主的政治變局中的變化應對。 同時,強調瞭在當時環境中,教育所能起到的作用——由民至宦。孫應時三代人的努力至他這一輩完成這一轉變。 並且,傢境和人際網絡的因素在宦海的遷轉銓敘中尤為重要。而他齣自寒門,隻能自己苦心經營。幸而在太學和東湖書院的經曆,為他結識陸九淵、硃熹、丘崈、史浩等人提供瞭機會。更有幸執史彌遠兩兄弟教席,由此今日方能看到《會稽續誌》中的孫應時傳以及《燭湖集》的傳世。 作者更以《燭湖集》版本考察、梳理的孫應時年錶以及徵引書目附於書後,整整八十八頁。 本書不失為一本通過中下層視角觀察南宋中晚期政治與士人交織因應關係的學術人物傳記。
评分已購,之前讀的颱版。
评分通過梳理孫應時及其學友的人生軌跡,展現南宋中期政局動蕩下中低層士人的睏境與應對,並凸顯瞭人際關係網絡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對書信資料的運用十分充分且熟練,對以往的研究路數亦有頗多反思。 (孫應時有文集傳世,已是幸運的瞭吧。許多中底層士人惟留隻言片語)
评分筆力精深,以點窺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