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出版首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诗集《死水》出版。1932年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后随校南迁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有《闻一多全集》。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图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5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多个角度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本书主题是“诗词课”。书中收录了游国恩、浦江清、闻一多、朱自清、萧涤非、罗庸等六位先生的文章,涵盖中国古代重要的诗人、词人和作品,并按照时间顺序将诗词产生的根由和发展的脉络梳理清楚。本书通过对诗词的形成、发展以及诗词内容的讲解来展现西南联大包容、高质量、重基础的通识教育,进而展现西南联大卓越的学术风采,以及各位先生新颖、全面、前沿性十足的学术成果。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由清华、北京、南开大学三所学校于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在昆明合并,历时八年,在这个身处抗战时期物资匮乏的年代,西南联大却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先后毕业学生两千余人,其中还有诺贝尔奖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者等,可谓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 《西南联大...
评分《西南联大国史课》 《西南联大诗词课》 《西南联大文化课》 这套书真的是太打动我的审美了,有一种和平行时空的大佬们在隔空对话的错觉。 可能还有人不了解西南联大,这所学校诞生于国家危难之际,仅存在了8年时间,如昙花一现的瞬间,却培育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五位中国国家...
评分千百年来,诗词带给我们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任岁月荏苒,时光更迭,山川江河沧桑巨变,诗词的美,却如亘古不变的光,熠熠生辉。 这本《西南联大诗词课》,收录了闻一多、游国恩、朱自清等文化名家的诗词讲义,可以说是非常难得地讲授诗词文化课的好书。 知道西南联大的人,必...
评分想读《西南联大诗词课》这本书,一是因为之前涉猎了这套《西南联大通识课》的第一辑,很是喜欢。这一次,第二辑如约而至,便迫不及待地想读。自文学、国史、哲学课之后,诗词便是中华源远流长的精神文明中不可绕开去的一大领域,而这本书中便收录了闻一多、朱自清等六位先生他...
评分西南联大的成功,是因为有大师们的存在,也是因为通识教育的开展。听西南联大教授讲课,感受中国诗词发展的历程。
评分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评分汪曾祺先生曾说,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足见西南联大所教授知识的养人。那时我们没有机会坐在那样熠熠闪光的课堂上,虽有憾,而如今我们却可以通过书籍阅读那些年文人老师们留下的课堂讲义,实属一种幸福。
评分算是比较全面地谈论中国古诗了,如果感兴趣,这本书是一本不错的科普书。但科普书更大的意义应该是让那些原本不感兴趣的人对这方面的东西感兴趣,但这本书可能定位也不是科普。 很多内容太过学术了,一般人其实就算耐心看了,很快也会忘记。
评分算是比较全面地谈论中国古诗了,如果感兴趣,这本书是一本不错的科普书。但科普书更大的意义应该是让那些原本不感兴趣的人对这方面的东西感兴趣,但这本书可能定位也不是科普。 很多内容太过学术了,一般人其实就算耐心看了,很快也会忘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