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1945年和让-保罗·萨特等人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她和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女性学术的三个中心。
发表于2024-12-23
形影不离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我读的时候只觉得可悲。为什么上个世纪的法国,在小小10岁的年纪就可以对人生对哲学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有这么多的思考。为什么在21世纪,在中国,我所谓的上了这么多年学,自我的觉醒却来的如此之晚。这是教育制度的结果,还是我自身的不足。 我只是有点害怕和可悲。我们是在生活...
评分当我们提起波伏娃时,总离不开女性主义,因为我们熟知的《第二性》前驱性地揭示出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女性遭受的性别困境,以及她们是如何成为第二性的。也因为波伏娃与萨特终身未婚的恋情,曾经挑战了二十世纪世俗的底线,直到今日,这段恋情依然是大众对作家...
评分 评分你的人生不同阶段里一定有那么几个对你意义重大的姑娘,有的教会你如何去爱,有的教会你做自己,有的陪你一起疯,有的让你怀念至今。 希尔维和安德蕾,或者说波伏瓦和扎扎。在那个年代受到的教育就是,女性一定要乖顺,品行良好,虔诚敬主,端庄稳重。她们俩个像一体两面,一面...
图书标签:
《第二性》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生前从未公开小说手稿首度面世。
一部曾被萨特“判死刑”的小说,以波伏瓦少女时代挚友扎扎为原型,悼念她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友谊。
波伏瓦养女作序导读,附波伏瓦珍贵照片、手稿、信件。
——————
九岁那年,希尔维初次遇见与她同岁的女孩安德 蕾 。她从未见过如此酷的女孩。与乖顺的“好学生”希尔维不同,安德蕾聪慧却叛逆,对一切若即若离。她经历过可怕的烧伤,身上带着火的印记。为了拒绝参加社交活动,她不惜用斧头砍伤自己。
她们变得形影不离。这感情炽烈、深入灵魂。从一起违抗学校秩序开始,循规蹈矩的希尔维一步步走向自由;生而不羁的安德蕾,却在家庭和礼法的约束下, 步步挣扎,逐渐成为困兽。
——————
在波伏瓦的一生中,有两次失去对她影响至深,一次是丧失对上帝的信仰,一次是挚友扎扎的去世。扎扎去世后至少30年里,波伏瓦都觉得她的自由是用扎扎的生命换来的。——《波伏瓦传》
我们一起与摆在我们面前的、令人厌恶的命运抗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相信她的死就是我为自己的自由付出的代价。——波伏瓦 《端方淑女》
——————
《形影不离》收录于磨铁经典第一辑“发光的女性”。本辑所选5部作品(《小妇人》《简爱》《一间自己的房间》《形影不离》)在女性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呈现出一条关于女性自我发现、丰富和创造的历史脉络。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这句话像一枚锥子贯穿整个故事,整体内容有些压抑,两个女主之间看似说着爱来爱去的百合情节,但作者更像是观察者,而死去的那位则更像是时代女性的缩影和投射,是什么塑造了女人?母亲?祖母?宗教?家庭?还是男人们?在女性意识开始崛起的当今,我不倡导性别对立,任何性别之间的对立,都只是二元对立,这本书用故事的外壳,装着作者的纪念,编辑也做了高品质的呈现,口袋本的精巧,封底蕾丝花边的设计都很精美到位,如果你是作者的粉丝,可以入手一本,因为后面还收录了两个女孩子的照片和书信,但对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把它当故事去读,因为故事本身有很大的震撼力。当然,前提是你要忍耐一下序言的啰嗦。故事里呈现的那种规矩里的长大,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在经受,我们从没问过,这些刻板的规矩是谁定的。
评分波伏娃版本的「我的天才女友」,主角却只有一个,反叛的扎扎和Lila好像,可惜一生那么短。
评分扎扎
评分稍可惜,篇幅太短,人物动机不足,对扎扎极高的评价碎裂在跳脱的人物行动里。我们不能用现实去补全想象,那不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评分多年前读波娃日记,最喜欢《回忆少女时代》那卷,里面就写到过这个影响波娃至深的扎扎,也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已经一个世纪过去了,女性看似已有工作与择偶的自由,但很多桎梏犹在,挣脱禁忌,不再被内耗到力竭,还是一个待解的课题。去推动它,向前哪怕一公分。
形影不离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