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哲,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康德与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现象学、主体性理论。已在国际知名哲学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其中最近发表的有“AFUndamental Limit of Merleau—Ponty's TranscendentalPhenomenology" (《梅洛-庞蒂先验现象学的基础界限》,载于Chiasmi International,2009),“HegelOn Fichte's Conception ofPractical Self-Consciousness”(《黑格尔论费希特的实践自我意识概念》,载于Philosoph,Today,2008)等。
章节目录:
序言 哲学原著名称缩略 导言 第一章 康德的基础自我意识:纯粹自识与道德自我 第二章 费希特《全部知识学基础》 第三章 黑格尔《逻辑学》中的概念之概念 第四章 真无限概念:朝向黑格尔的辩证-思辨思想 文献索引
买了很长时间的一本书,书名不太吸引人,以为又是用玄之又玄的语言来解释神乎其神的黑格尔的书,某一天看到友邻的推荐,翻开看看,发现真是一本学理严密却又不拒人千里的好书,初读感觉结构有点松散,如果作者把他的那篇文章“康德还是费希特?——两种作为自律的自由概念”(...
评分买了很长时间的一本书,书名不太吸引人,以为又是用玄之又玄的语言来解释神乎其神的黑格尔的书,某一天看到友邻的推荐,翻开看看,发现真是一本学理严密却又不拒人千里的好书,初读感觉结构有点松散,如果作者把他的那篇文章“康德还是费希特?——两种作为自律的自由概念”(...
评分买了很长时间的一本书,书名不太吸引人,以为又是用玄之又玄的语言来解释神乎其神的黑格尔的书,某一天看到友邻的推荐,翻开看看,发现真是一本学理严密却又不拒人千里的好书,初读感觉结构有点松散,如果作者把他的那篇文章“康德还是费希特?——两种作为自律的自由概念”(...
评分买了很长时间的一本书,书名不太吸引人,以为又是用玄之又玄的语言来解释神乎其神的黑格尔的书,某一天看到友邻的推荐,翻开看看,发现真是一本学理严密却又不拒人千里的好书,初读感觉结构有点松散,如果作者把他的那篇文章“康德还是费希特?——两种作为自律的自由概念”(...
评分买了很长时间的一本书,书名不太吸引人,以为又是用玄之又玄的语言来解释神乎其神的黑格尔的书,某一天看到友邻的推荐,翻开看看,发现真是一本学理严密却又不拒人千里的好书,初读感觉结构有点松散,如果作者把他的那篇文章“康德还是费希特?——两种作为自律的自由概念”(...
沿袭费希特的进路,作者自认为黑格尔部分很得力,实际上通篇误解,还更改了很多传统译法的术语,对于康德和费希特的解释倒是或有得力处。表示《费谢差异》不是想看就能看懂的,黑格尔的概念要通过全局来把握才行
评分刘哲老师在这本书中仍然是关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自我意识。康德那里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分裂,费希特那里智性我与绝对我的矛盾,一直到黑格尔那里有限与无限的同一-差异。梳理得比较细致,也是一本不错的博士论文,不过还是有许多吐槽的地方。
评分多次阅读后发现槽点还是不少的
评分秀秀秀
评分沿袭费希特的进路,作者自认为黑格尔部分很得力,实际上通篇误解,还更改了很多传统译法的术语,对于康德和费希特的解释倒是或有得力处。表示《费谢差异》不是想看就能看懂的,黑格尔的概念要通过全局来把握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