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肅寜人,北京大學社會學學士、哲學碩士,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哲學係、宗教學係副教授,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研究人員。主要著作有《自殺作為中國問題》、《麥芒上的聖言》、《自殺與美好生活》等。
簡介
“捨生取義”,常常被用來贊美自殺的忠臣義士,但這決不意味著,隻有“捨生”纔能“取義”。畢竟,需要捨生的場閤很少,但“義”卻是每個人在生活日用、揖讓進退之間都該看重的。作者通過對華北某縣自殺現象的田野研究,在現實語境中重新思考中國文化中“生命”和“正義”的問題,從傢之禮、人之義、國之法幾個層次理解現代中國人的幸福與尊嚴。書中的基本主張可概括為“緣情製禮,因禮成義,以理成人,以法立國”。
前言與鳴謝
在我們傢鄉的方言中,“過日子”被稱為“過晌”。我大概5歲的時候,跟著我姥姥到她的娘傢村去服侍她的母親。當時我姥姥剛過70,我的太姥姥96歲。我總是聽姥姥說“過晌”、“過晌”的,就禁不住問,到底什麼是“過晌”呢?麵對這樣幼稚的問題,大人們自然會哄堂大笑,卻也難以給齣一個讓我滿意的答案。我的睏惑自然不會打消,不過時間久瞭,這個詞聽得多瞭,好像就忘瞭我的疑問。直到開始這項研究的時候,我忽然又想起瞭當年的那個問題,這個時候,我的姥姥也和當年的太姥姥一樣年紀瞭。
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有一些司空見慣的詞匯和說法,我們從來不去思考它背後的意義,因而也不會覺得有什麼探討的價值。但我們一旦認真對待這些詞,就會發現,恰恰是這些看上去最平常的詞,纔有著巨大的力量。“過日子”和“做人”都是這樣的詞。我在2002年要下田野的時候,姥姥身體還非常好,沒有什麼病,知道我要到農村去作研究,就會和我講起老傢很多很多的事,使我恍惚間迴到瞭二十多年前。到瞭農村裏,我母親不斷幫我剋服一個一個的睏難,幫我理解一個一個自殺背後的理由,我也在不斷品味著姥姥給我講的那些事情和道理,“過日子”這個詞就在我腦子裏逐漸清晰瞭起來。我最終決定把它當作理解自殺問題的最重要的概念工具,因為它使我能最好地理解這些普通人的生與死。
因此,麵對那麼多自殺者的悲慘故事,我一直在以我姥姥的人生當作參照係;甚至在理解西方思想中的人生理論時,姥姥的一生都成為我最根本的思想源泉。但沒想到,在我迴國半年後,姥姥病倒在瞭床上;就在我的書寫到最後關頭的時候,她未能等到看一眼,在自己99歲生日前幾天,就駕鶴西去瞭;而且,最為遺憾的是,我女兒的齣生竟然與此湊到瞭一起,使我無法抽身趕迴,隻能在婦産醫院旁邊的十字路口燒一點紙錢。
在研究和寫作當中,我以前一直覺得很平凡的姥姥,卻顯得那麼偉大起來。姥姥於1908年齣生在一個讀書人傢,經曆瞭兩度江山易主,以及日本侵華、大飢荒、文化大革命這些災難。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丈夫和公公相繼辭世時,她五十多歲,帶著五個未成年的女兒,我母親是老四。我的太姥爺,也就是她的公公,走前的最後一句話是,一定要讓幾個女孩子讀書。當時正是六十年代初,生活狀況很不好,但她牢牢記住瞭這句話,變賣傢産,甚至賣掉瞭祖上傳下的珍寶,寜願讓鄰裏譏嘲她不過日子,也要使自己的五個女兒都讀書成纔。
姥姥一生雖遭際坎坷,而言談舉止未嘗逾禮,樂觀豁達,寵辱不驚,侍奉翁姑盡心盡力,教育後輩有張有弛,在遠近鄉裏更是扶危濟睏,善名遠播。最終求仁得仁,福壽百年。一個世紀的滄桑變幻,在她和她的傢庭麵前都變得蒼白無力,煙消雲散。中國人過日子的方式究竟有怎樣的力量,在這位普通農婦的身上錶現得淋灕盡緻。
在我姥姥生病的這一年多裏,我母親就慢慢寫下瞭姥姥的一生。我之所以要把她寫的一些內容附在本書的最後,不僅是為瞭紀念老人傢,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從正麵,而不僅僅是自殺者這樣的反麵,來窺見現代中國人過日子的智慧和境界。之所以說是現代,是因為,雖然姥姥在我們看來還是太傳統瞭,但她麵對的問題完全是現代中國的問題;我們要解決自己的問題,一定可以從她那裏學到很多。
正是因為姥姥對我的思考的重要意義,我違反瞭一般鳴謝的慣例,把自己傢的人放在瞭最前麵而不是最後,希望讀者能夠諒解。人到中年,在經曆瞭一些事情,讀瞭一些書之後,纔會慢慢體會到中國思想的深厚,纔知道日常生活是一部最值得讀的書。希望此書在終結瞭我對自殺研究的同時,開啓對“過日子”的更多思考。
當然,如果沒有這些年讀書的經驗,特彆是西學的思考,那些日常生活的力量還是很難顯露齣來的。在我的過日子和做人的過程中,諸多師友的提攜與警醒都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本書中一再錶明的,除瞭親人之外,我們還需要師友和國傢,纔能為自己建構一個立體的人生格局,纔能為過日子添加更多的味道。因此,我必須把崇高的敬意獻給我的老師:慷慨豪爽的凱博文(Arthur Kleinman)教授和她的夫人凱博藝(Joan Kleinman)、溫文爾雅的曼斯費爾德(Harvey Mansfield)教授、隨和寬厚的屈佑天(James Watson)教授和他的夫人體貼的華屈若碧(Rubie Watson)教授、博學的卡頓(Steve Caton)教授、和藹的古德(Byron Good)教授,使我在康橋的日子充滿瞭各種色彩;而杜維明教授不僅直接為我提供瞭經濟支持,也讓我深深理解瞭中華文明在世界上的地位和睏難。國內的王守常教授、劉小楓教授、甘陽教授、王銘銘教授、楊念群教授、蕭國亮教授、景軍教授則使我的一切思考都無法和中國問題割捨開來。
若是一一列舉給過我幫助的朋師友,勢必成為一個極為冗長的名單。但我還是要提到,李猛一如既往地和我一同深入對每個問題的思考,如果沒有他,這本書的完成是不可能的,應星、王利平、徐曉宏則曾經和我同下田野,與我一起體會瞭實地研究的艱難與收獲。吳增定、渠敬東、趙曉力、周飛舟、毛亮、強世功、汪慶華、郭金華,張躍宏、李誠等與我作瞭多次討論,幫我修正瞭很多問題。此外,不得不提到的是,與我一同赴美的同學鬍宗澤和我共同渡過瞭初到美國最艱難的階段,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而林國華和鄭文龍二兄使我沒有陷入美國專業教育的泥沼中,也令我感激不盡。我特彆還要感謝我的師妹何江穗。她曾經費盡辛苦,幫我將我姥姥口述的十幾盤磁帶錄成文字。
迴國之後,北大哲學係的趙敦華、陳來、張誌剛、孫尚揚、尚新建、李四龍等教授為我新的研究和教學生活提供瞭極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初為人師的我逐漸開始進入一種新的倫理關係。得天下英纔而教之已經成為我生活中極大的快樂。能夠讓學生們有所收獲,已經成為我現在繼續研究的主要動力。感謝我所有學生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還要感謝哈佛-燕京學社、弗裏德曼基金會、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中國教育部留學迴國人員科研啓動基金對我的研究的經濟支持。
本文中的一些章節陸續在一些刊物上發錶過,在此感謝這些刊物允許此處重刊:1.1以“自殺中的‘正義’問題”刊於《社會學傢茶座》第十八輯,2.1和2.3以“論‘過日子’”刊於《社會學研究》2007年第 6期,4.2以“夫婦之禮與傢庭之義:一個個案分析”刊於《鄉土中國與文化自覺》文集(三聯書店,2007)。
吳 飛
2008年7月於北京
發表於2024-12-22
浮生取義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因為《浮生取義》描繪的是華北某縣某農村的自殺現象調查,所以我讀起來,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這種親切感與死亡的主題無關,而主要源自敘述者的方言對白。因為我從小成長在華北某縣某農村,所以,我甚至能想象到那些講述者的語氣,也甚至能將講述著對號入座到我身邊的某些...
評分去年年底,看完《浮生取義》,我決定去聯係謝麗華女士。 書裏援引的是來自加拿大的學者費立鵬的數據,這是一個不能刊登在媒體上的數據。它發布於2002年,距離衛生部唯一一次發布中國自殺率統計(1999年),相隔不到3年。官方數據顯示,當時中國的自殺率為13.9/10萬人,其中女...
評分我之所以對這本討論自殺的書有瞭強烈的興趣,概不齣兩端耳:一則,我也在農村做過實地調研,想學一學作者如何整閤問題處理材料;再則,我也曾認真考慮過自殺,想與作者的文化解讀取資參證。以全書呈現的報告結果來看,作者遇到的睏難與睏惑我都是經曆過的(比如沒有熟人牽綫無...
評分因為《浮生取義》描繪的是華北某縣某農村的自殺現象調查,所以我讀起來,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這種親切感與死亡的主題無關,而主要源自敘述者的方言對白。因為我從小成長在華北某縣某農村,所以,我甚至能想象到那些講述者的語氣,也甚至能將講述著對號入座到我身邊的某些...
評分讀完《浮生取義》,真是想嘆一聲高開低走。作為社科學者,田野功夫紮實確實是必要非充分條件,比如這本書,作為報告文學來看非常詳實,作為社會學/人類學作品來看,各方麵都差一口氣。作者在描述分析具體的自殺案例,剖析受訪人的傢庭關係和傢庭政治格局時,思路非常清晰。但一...
圖書標籤: 社會學 自殺 人類學 吳飛 中國研究 社會 中國 文化
作者的觀點跟我父親的基本一緻。另,一直執拗地用同一種思維方式、同一套話語來解讀所有的自殺事件,有點呆。
評分今天和幾個朋友吃飯的時候正好也聊到這本書瞭。我喜歡的是前麵一部分對於傢庭權力鬥爭和道德資本的分析,很好的close reading。但後麵講傢國,講禮義的,實在讓我有點不知道該怎樣評論纔好。
評分我這個人愛走極端,現在幾乎已經不看光憑作者個人洞察,而不是靠實證研究的東西瞭。不過這書還是很值得一看的。我認為中國的傳統道德規範,肯定會崩潰的。所謂的集體主義什麼的(記得我最初看到宋朝的門閥一類的,都覺得很震驚。個體能為傢族作齣各種犧牲),主要是過去生産力太低,生活太睏難,都限製在土地上。不依靠宗族很難生存。而現在一個正常人,養活自己是相當不睏難的事,也不用綁在土地上。在以前的社會狀態下發展起來的文化,肯定會隨著社會的巨大變化而崩潰。這是好事,未來肯定會更加自由,更加多樣化,人有更多的選擇。誰也抵擋不住這種潮流,那是人的本能推動的(我是信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我是相信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文化的進化的。所以我不太看得慣搞文字的,把文學放到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地位)。隻是好事多磨,可能需慢慢磨。
評分34)“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說的正是這本書。 隻可惜,吳飛的分析範式隻停留在,人們日常話語體係的錶麵概念——“過日子”。他對於案例的分析,連村頭大媽的思考都沒能超越,根本不去思考背後的問題。 吳飛完全不懂得普遍存在於傳統傢庭中的語言和神情暴力,對人的傷害有多麼嚴重。當人們受到這種傷害,並習慣於以這種方式相處時,暴戾、衝動的種子就會生根發芽。他完全不瞭解中國傳統傢庭的製度、文化和成員關係。對個體關切和尊重的缺失,使得傳統傢庭是一個壓抑人性的場域。傢庭內部成員間缺乏積極有效的情感溝通和壓力排解,長久的壓抑導緻每個傢庭成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扭麯。 殘缺不全的人格、扭麯粗暴的交流方式、父權傢長製的餘毒……這些纔是吳飛找到的“賭氣”、“委屈”背後的真正原因。
評分學到的除瞭一整套人類學研究係統與方法,更重要的是為人處事的根本道理,更要不禁感慨:平常的過日子本身,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浮生取義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