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耕望(1916-1996),字归田,安徽桐城人,著名历史学家。194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系。曾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人、耶鲁大学客座教授等职,1970年当选为中研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及历史地理,著有《两汉太守刺史表》、《唐仆尚丞郎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乙部)、《唐史研究丛稿》、《唐代交通图考》等。
发表于2025-02-24
治史三书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治史经验谈》 序言 1.有基本逻辑观念 2.仔细研读经典研究著作 3.本书概要:“原则上: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以具体问题为先着,从基本处下功夫;固守一定原则,不依傍,不斥拒,能容众说(包括各种理论和个别意见),随宜适应,只求实际合理,不拘成规。方法是:坚定意...
评分 评分专精与博通两个概念当为一般人所知,不必说,但尤着重”精“与”通“两字。专不一定能精,能精则一定有相当的专;博不一定能通,能通就一定有相当的博。治学要能专精,才能有成绩表现;为要专精,就必须有相当博通。各种学问都当如此,尤其治史。 ——摘一段
评分严耕望先生是安徽桐城人。纵览百年中国史林,皖籍学人所著史学方法论著作,胡适之外,有五家最值得关注:姚永朴《史学研究法》、李则纲《史学通论》、吴孟复《古书读校法》、汪荣祖《史学九章》,以及严耕望的这部《治史三书》。五家之外,唐德刚、余英时、何佑森等安徽籍学...
图书标签: 历史 严耕望 史学理论 史学 方法论 历史杂文 历史学 学术
《治史三书》作者严耕望享誉国际史坛,是钱穆最欣赏的学生,胡适、杨联陞一致称许的史学大家,余英时誉之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本书汇集了严耕望先生的三本小书《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穆宾四先生与我》,系著者总结数十年从师问学的历程与研治国史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指示后人以治史门径。著者不矜其能,不放言高论,举凡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皆以质朴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原原本本,条分缕析,诚挚亲切,务求实用,可谓金针度人,功在学林。
对初学治史者而言,有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书,那就是严耕望的《治史三书》,特别是其中的《治史经验谈》。严先生文如其人,甚少“惊人之语”,亦不弄玄虚,所论处处针对学子所需,实在而具体。
——罗志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是一本值得向所有有志于中国文史研究的学者推荐的书。谈论治学经验的书并不少见,但切实周到如本书者则不易多得。
——傅 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严耕望的特长,在于同所有具备朴实品格的历史学家一样,能够把这个议题通过自身的治学经历以及深厚经验讲述得惟妙惟肖……可让读者感受到“充实而有光辉”的魅力,金针度人、沾丐后学自然不在浅显。这些措施和办法也极为切实,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勤奋读书而已。
——李洪岩(《历史研究》副主编)
欲做学问,此书不可不读。建议从后往前倒着读,先感受其文笔,再领会其精神
评分好书!作者真是少见的人,世间竟有如此质朴之人,专心学问,不理外事,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他的学术梦想,淡泊一时之名利。写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原因,一是有恒心,二是有计划。写与钱穆先生的从学往事,文字朴实却真情自然流露,兼且文字很有韵律,读之似有人在按摩你的神经,舒服之极!
评分纸短情长 一个学科对人的影响真是超乎想象 然而也回不去了 日后要更勤奋呀
评分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主体,系统的讨论史学研究的大要,虽然提纲挈领,而且论点也多平实。但严每下结论,仍要援引自己具体的研究来说明,可见严氏之严谨。但这也是双刃剑,对中古史和历史地理不熟悉的读者,这些就比较鸡肋,很难从中得到真启发。还是相关专业的读起来收获更大些。想跳过说明的,若存的书评就是一个删繁存简的好参考。第二部分是回答一些问题,点的有些泛,主要还是以自身经验出发,介绍吕思勉的那篇文章很好,最近看一个整理吕全集的学者写的介绍文章,反不如严这篇精到。第三部分围绕师长展开,尤以钱穆为主。很能说明严对师长的敬重(对小学算术老师都感激颇深)。另外严是桐城人,中学在安庆读书,冲这个要加一分。近现代以来安庆出了很多史学大师,应该被系统的拿出来研究研究。
评分严先生的普适哲学与心灵鸡汤,热血青年饮此鸡血定能补肾益气,勇往直前
治史三书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