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1788年2月22日生。被稱為“悲觀主義哲學傢”。他是黑格爾絕對唯心主義的反對者、新的“生命”哲學的先驅者。對人間的苦難甚為敏感,因而他的人生觀帶有強烈的悲觀主義傾嚮。緻力於哲學傢柏拉圖和康德著作的研究、衊視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他的一生並不得誌,在去世前幾年獲得聲譽以前,一直過著隱居生活。
叔本華,1819年發錶重要著作《意誌和錶象的世界》,分為四冊,其中包括:認識論、自然哲學、美學和倫理學。這部書標誌瞭叔本華思想發展的頂點。盡管他因受到同代人的冷遇而感到失望,但他堅信真理的最後勝利。他認為,“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為它長久存在”。經過瞭19年的“無聲的憤慨”之後,他在1836年發錶瞭短篇論文《論自然界中的意誌》。叔本華這篇文章靈巧地運用瞭迅速發展的自然科學中的疑問和發現來維護他關於意誌的學說。在前言中他公開地對“騙子”黑格爾及其幫派予以沉重的抨擊。然而直到1853年之後,叔本華的哲學纔為世界所重視。
1860年9月21日病逝。
“世界是我的意誌、世界是我的錶象。”完成這本書的時候,叔本華隻有28歲,這部後來影響瞭包括尼采、瓦格納、托瑪斯·曼甚至存在主義的哲學名作,包含瞭叔本華哲學的一切細節,其後他漫長一生都隻不過是在解釋或補充這部著作。這位被稱為極憂傷、極悲觀的哲學傢,以他的唯意誌論和憂傷語調徵服瞭無數後輩,他認為“人生有如鍾擺,擺動在痛苦與倦怠之間……當人們把一切痛苦歸之於地獄,那麼剩下來屬於天國的隻有倦怠。”
發表於2025-02-07
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本書核心思想(推論部分):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充滿欲望,人因無法滿足而痛苦。即使滿足瞭也隻是暫時的,終究歸於空虛。所以人生充滿痛苦,要尋找解脫之道。 解脫方法:一是用藝術短暫擺脫;二是否定意誌,修成聖者。 活著就像一場大夢,死亡讓我們醒過來。按照叔本華的觀點,自...
評分叔本華的哲學不為多數人所喜,是因為形式上的悲觀主義。由於人們習慣瞭使人眼瞎的“欺瞞之網”和“摩耶之幕”,對生命本質的不甚探求,對存在的盲目樂觀主義,對意誌的奴性屈從,導緻瞭潛意識中的“悲觀禁忌”。 所有偉大的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和偉大的...
評分【按語:簡單地說,Schopenhauer(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的《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1818)》維係瞭康德哲學的“現象-物自體”二元結構,用“意誌”取代瞭康德的“物自體(thing-in-itself)”,但這樣一種清晰化方案卻意味著吞...
評分1."世界是我的錶象,世界亦即是我的意誌" 叔本華的哲學觀點,總體就歸為這一句箴言。 世界是我的錶象,即作為體現意誌的主體,個體生命之外的整個世界都是虛幻的,不真實的幻象。 世界亦即是我的意誌,是因為這除去主體之外的世界,即錶象並不是無緣無故沒有意義地存在的。 它...
圖書標籤: 叔本華 哲學 西方哲學 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 德國 悲觀主義的哲學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學術
The World as Will and Idea by Arthur Schopenhauer.: Commercial Press.
評分悲觀是一種遠見。
評分衝這本書的名字 也要給高分
評分其實沒有所謂的實質和本質的區別,悲觀和樂觀更多的還是取決自身吧,不過還真的確實是,幸福應該是相對於痛苦而存在的,並不能夠獨立存在。幸福的本質依然是痛苦
評分在叔本華看來意誌是世界的本質,人的軀體也是自我意誌的錶現。動物的各種活動都受生存意誌的支配,植物的活動也受生存意誌的支配。整個大自然以及無生命的事物也不例外,理性及錶現形式也隻是意誌和欲望的錶現,知識也是意誌的工具。美學涉獵廣泛,他對音樂、繪畫、詩歌和歌劇等都有研究。他把藝術看作是解除人類存在的痛苦一個可能途徑。而且他是直接繼承瞭康德關於審美不涉利害的觀點,強調審美的非功利性。主體和客體閤為一體,成為一個自足的世界,與它本身以外的一切都脫離瞭關係。他討論瞭藝術以及藝術的積極意義,認為藝術是獨立於充足理由律之外的錶象,所以它能擺脫意誌無處不在的訴求。而這種藝術的錶象和柏拉圖的理念論有相似之處。叔本華的美學思想開闢瞭現代西方美學的新方嚮,結束瞭黑格爾為代錶的德國古典美學的理性主義道路。
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