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楓教授(1956-),男,重慶人,1978.09—1982.07 就讀於四川外語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1982.09-1985.01 就讀於北京大學,獲哲學碩士學位(導師:宗白華,甘霖);1989.04—1993.07 就讀於瑞士巴塞爾大學,獲哲學博士(Heinrich Ott)。
曾任深圳大學中文係副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兼職有:
(1)德國波恩大學漢學係客座教授(2002)
(2)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研究員(1995)
(3)中山大學“逸仙”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2012)
(4)牛津大學齣版社(中文學術齣版) 顧問(1995年以來)
(5)中國現象學學會 執行委員(1995-2001)
(6)香港現象學學會 秘書長(1995-2001)
(7)香港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研究課題 審定顧問(1995-1998)
(8)北京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兼職博導(1994-2003)
(9)中國比較古典學學會會長(2011年至今)
主要學術著作有:《詩化哲學》、《拯救與逍遙》、《走嚮十字架上的真》、《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個體信仰與文化理論》、《沉重的肉身》、《這一代人的怕和愛》、《刺蝟的溫順》、《聖靈降臨的敘事》、《重啓古典詩學》、《揀盡寒枝》、《設計共和》、《共和與經綸》、《睇視之光》、《比較古典學發凡》、《王有所成》等,編修有《凱若斯》,譯有《柏拉圖的<會飲>》(華夏,2003)。代錶性論文有:(1)《王有所成》,颱灣《哲學與文化》捲四十;(2)《政製與王者》,《求是學刊》,2013年第2期;(3)《盧剋萊修的詩性啓濛——<物性論>捲三行978-1023繹讀》,《文藝理論研究》2012年第1期等等。
現在研究方嚮 為古典詩學、古典語文學等。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係及“古典詩學實驗班”開設如下課程: 文藝學原理與古典詩學、古典詩學原著講疏、古希臘語文學導引、古典拉丁語文學導引、古典學引論等。科研項目:有(1)“經典與解釋:柏拉圖注疏集”,中國人民大學重大基礎研究計劃(2010至今);(2)“基督教與西方古典傳統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基地重大項目(2010-2013)主編《經典與解釋》(CSSCI輯刊);“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叢書主編、“中國傳統:經典與解釋”等多套大型叢書。
一直倡導建立中國自己的古典學,又提齣”新國父論“等極富爭議的理論,是當代中國思想界最重要的學者之一。
本書源於作者劉小楓齣版於20年前(即1998年)的舊作《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的後半部分。修訂版延續瞭舊有的觀點,修改瞭一些語詞、句子和標點,使得錶達更為準確,注釋方式也盡可能符閤現在的格式規範。
本書力求通過進入現代性問題的縱深來討論迄今的社會理論的問題性。作者具有非常明確的問題意識,其思路是帶著中國問題進入西方問題再返迴中國問題。
20年前此書初版時,在學界引發極大反響,甚至有人評論說:“本書無疑是劉小楓最具有創造性的著作,他似乎揭開瞭為所有中國學者所熱切關注的現代性的真正本質。”20年後,在當今中國的快速發展和日益全球化背景下,此書的學術意義愈加彰顯。
發表於2025-04-25
現代性與現代中國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劉:1995年鼕天,你在香港做訪問研究,記得我們一起看芭蕾那天晚上,中場休息時聊到社會理論。你說,中國學界要寫齣自己的社會理論專著,至少還要五年。當時我沒有吱聲,心裏卻在暗下決心,要趕超你的時間錶。你的話倒頗有鞭策的效果,因為編務太重,這書真算是擠時間寫成的。...
評分在從浪漫主義哲學走嚮神學後,劉小楓選擇到巴塞爾去攻讀神學博士學位,九三年學成歸國,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在基督教研究中心組織編譯西方基督教論著,人們本以為他會沿著神學研究的路徑,繼續縱深研究。但是,三年後劉小楓拋齣瞭一部社會理論研究《現代性理論緒論》,這讓很...
評分作者在前言中就已說到,本書在於以現代性問題為焦點,審理百年來的歐美社會理論對現代性的觀察和把握,力求通過進入現代性問題的縱深來討論社會理論的問題性。作者強調其的思路是帶著中國問題進入西方問題在返迴中國問題。可以看齣,該書前兩節是瞭解社會理論的重要資料,其餘...
評分文化政治與現代性問題之真僞——兼評張旭東的《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 作者:高全喜 作為現時代的中國學人,談史敘今,講學論道,總是難免置身於所謂“現代性”和“全球化”的語境之中,總是把曆史、文化、 政治等諸多問題糾纏在一起,說起來自己的一些文章和演講...
評分文章來源:《學術思想評論》,第4輯(1998年) “現代學”不是一門“學科”,而是社會理論中的一種思想行動,就像哲學中的現象學,顯然不等於哲學“學科”,或者,對哲學也還有彆的理解,但現象學宣稱,哲學應該是現象學的思想行動,這與分析哲學的哲學宣稱沒有分彆。我所謂的...
圖書標籤: 劉小楓 政治哲學 現代性 現當代中國 哲學 思想史 經典與解釋 劉小楓老師
用瞭近一個月來啃這本書,雖然還是有很多不懂的盲區,但模糊有瞭個概念,之後有機會還會重讀。當一些事實被高度抽象概念化之後難免會有些晦澀,但也會更加具有普遍意義。身位/知識總是植根在個體的生存狀態之中/脫魅過程/宗教審美主義/身體處身性/社會感覺學(社會審美學)/漂浮性狀態/怨恨/奴隸道德/愛的自由行動/政黨倫理化/群眾社會/國族動員/身份差序格局/理念符號/提供證據的重負/超世宗教-現世宗教/超驗的落腳點/認信決斷/ 記下一些詞組,以備復習
評分第三章是真敢寫啊……
評分筆者很敢寫……剛發現這還是刪減版
評分現代性的虛無本質,審美主體的虛妄,“怨恨”與曆史體驗,宗教的統閤機能。雖然寫得很饒舌繁瑣,但是後來很多閃爍其詞的地方,這裏都討論得明白深入。年輕的時候趕時髦,其實並不知道他想說什麼
評分現代性的虛無本質,審美主體的虛妄,“怨恨”與曆史體驗,宗教的統閤機能。雖然寫得很饒舌繁瑣,但是後來很多閃爍其詞的地方,這裏都討論得明白深入。年輕的時候趕時髦,其實並不知道他想說什麼
現代性與現代中國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