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國,1923年入瑞士籍,以後長期在瑞士隱居鄉間。他被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後一位騎士,其代錶作《荒原狼》(1927)曾轟動歐美,被托馬斯·曼譽為德國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於他的富於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瞭一個範例”,獲諾貝爾文學奬。
赫爾曼·黑塞(1877—1962),德國作傢,194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玻璃球遊戲》是黑塞最重要的長篇小說。
一個未來的世界裏,玻璃球遊戲是音樂和數學演變而成的符號係統,是人類所有的知識和精神財富。紛繁的政治和戰爭,人類文明正麵l臨毀滅的威脅。為拯救和宣揚人類這一精神文化,某宗教團體在做不懈的努力。剋乃西特是個孤兒,由該宗教團體撫養成人,他天資聰穎,憑藉齣眾的纔華和優越的組織纔能,在這個精英群體裏不斷升華,直至團體的最高頂端,成為玻璃球遊戲大師。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不再滿足這個與世隔絕的精神王國,覺得在這種象牙塔裏對民眾是不可能有所貢獻的。他來到現實世界,試圖用教育來改善整個世界,然而事業未竟,卻在一次遊泳中不幸溺水身亡。
《玻璃球遊戲》是老年黑塞迴溯其一生的精神體驗的結晶。十二載的苦心創作,作者幾乎動用瞭一切文學手段:詩歌、小說、格言、書信、傳記、文學理論等,應有盡有,各種題材在書中既打成一片又相對獨立,附錄中三篇記述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國傢信仰者的傳記尤為精粹,它們貌似互不相乾,本質上卻與整部作品渾然一體,密切呼應,令人叫絕。
《玻璃球遊戲》由張佩芬翻譯。
發表於2025-02-08
玻璃球遊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越純淨的東西往往越脆弱,越是復雜矛盾的東西越能長久的存在,這是三島由紀夫在小說中不斷強調的,放在這裏進行解讀也很恰當。卡斯塔裏是智慧烏托邦,在卡斯塔裏建成之前,智慧摻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人們時而智慧時而愚鈍,有時可以擺脫生活瑣碎而有時不行。生活與智慧這兩者的...
評分 評分 評分——讀《玻璃球遊戲》,一個摘要式的筆記 每次讀黑塞,內心都會産生一種渴望,像是被某種精神所感召,嚴肅、平靜。 《玻璃球遊戲》:並非傾心於黑塞筆下的大師們謙和溫馴、寬厚正直的人格魅力,而是對那個虛幻式的“卡斯塔裏”中所充溢的天性、順從...
評分花瞭一個禮拜,也許還不止,每天兩三個鍾點,終於把它看完瞭,這明顯是一部後勁綿長的作品,隻要有這個耐心把它看完的人都會覺得這是十分值得的。 簡單來說,作者試圖使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達到一個平衡點,這是從內心來說,更確切地說,是希望是理想世界最終影響世...
圖書標籤: 赫爾曼·黑塞 小說 德國 哲學 黑塞 德國文學 文學 外國文學
黑塞幼童玩耍般搭建起東方風格的空中精神樓閣,糅雜自身經曆(失敗的婚姻、戰時時經曆、對下一代的關心……)對宗教、政治、曆史及知識分子(人)終極追求的闡述,始終在熱烈地投入生活和饜足地齣走生活之間搖擺晃動。黑塞為自己的生命構築瞭多種其他可能性,但無論做齣哪一種選擇,無論是剋乃西特、約瑟甫、達薩還是黑塞,那種“不相信幸福的原罪”都將反復提醒他們仍然是受睏於玻璃球內壁上緩慢爬動的窒息昆蟲。無法反抗,無法選擇,隻能等待。
評分黑塞憑著前半輩子的牛逼成瞭無數人的“心靈導師”,然後靠著自黑走上瞭又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站在自己肩膀上的巨人
評分精神世界是一條艱難行走的道路
評分《玻璃球遊戲》作為黑塞的晚年作品,更像是一部集大成論著,更富哲學味,不像是普通意義上的“小說”。黑塞構建瞭一個虛擬世界,卡斯塔裏在此世界匯集瞭精神方麵的精華:音樂、科學、藝術與哲學,這裏的“居民”不需要考慮任何與生計相關的東西,一切依靠政府給養,精英們把思想精華匯集成一種叫做“玻璃球遊戲”的事物,聽上去這像是一個綜閤體,綜閤瞭最純粹最高級的精神層麵。剋乃西特作為這個世界的寵兒,得天獨厚與自身修行,最後成瞭遊戲大師,但是劇情急轉,他拋棄瞭尊位,甘願投身最初級的小學教師。這本書成於西方文明大巨變的戰爭時期,神性世界到理性世界的最後轉身,當戰爭造成毀滅,人們開始思考世俗與精神的矛盾,信仰崩潰與世事爆發,對“執念”之類造成的最後衝擊,在書中多有映射:尤其對“曆史”的觀點論述、剋與同學的長篇對話等處。
評分我們的心必須聽從生命的召喚 時刻準備辭舊迎新 毫不哀傷地勇敢奉獻自己 為瞭另一項全新職責 每一種開端都蘊含魔術力量 它將保護我們,幫助我們生存
玻璃球遊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