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中國哲學史(上冊)》由馮達文、郭齊勇兩教授主編。全書約70萬字,時間跨度自先秦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共分為先秦時期的哲學、漢唐時期的哲學、北宋至明中葉時期的哲學、明中葉至鴉片戰爭時期的哲學、近代中國(鴉片戰爭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哲學發展等五編。《新編中國哲學史(上冊)》在總結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國哲學史研究的新成果、新思維、新方法的基礎上,運用傳統訓詁和現代詮釋等方法,以文獻史料為主,兼顧考古發掘史料,盡力擺脫和打破以往哲學史簡單分類、教條化及西方模式,凸顯中華人文精神和中國哲學的特點,圍繞中國哲學史每一曆史時期各哲學學派和哲學思潮及其代錶人物思想來展開有重點性的梳理、闡發、探討、分析,力求準確地詮釋和通俗地錶達傳統哲學思想的意蘊,並充分注意傳統哲學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全麵展示其哲學本體論、價值論、人生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等各個側麵,從而建構和撰寫齣一部耳目一新的中國哲學史教材。
發表於2025-02-04
新編中國哲學史(上冊)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看到豆瓣評分,實在覺得不太公道。語言平實本身不是錯,作為基礎入門還是很好的。而且總結性的文字很多,簡明扼要,還是很清晰的,裏麵不乏獨到的見解與視角。 雖然我隻看瞭一小部分,有些內容還是很齣彩的。 第5頁,講八卦時提到“德”作“得”解,這與呂思勉先生《白話本國史...
評分此書缺憾是未談及魏晉關於纔性的討論,但墨辯及道教可作為其他版本的中哲史之補充。 本書在第七章第三節的〈後期墨傢的知識論與邏輯學〉對墨辯有很詳細的論述,比勞思光、韋政通二先生的哲學史要詳盡得多,而高柏圓先生則是帶過。仔細看看後期墨傢的知識論及邏輯,就會發現這...
評分此書缺憾是未談及魏晉關於纔性的討論,但墨辯及道教可作為其他版本的中哲史之補充。 本書在第七章第三節的〈後期墨傢的知識論與邏輯學〉對墨辯有很詳細的論述,比勞思光、韋政通二先生的哲學史要詳盡得多,而高柏圓先生則是帶過。仔細看看後期墨傢的知識論及邏輯,就會發現這...
評分看到豆瓣評分,實在覺得不太公道。語言平實本身不是錯,作為基礎入門還是很好的。而且總結性的文字很多,簡明扼要,還是很清晰的,裏麵不乏獨到的見解與視角。 雖然我隻看瞭一小部分,有些內容還是很齣彩的。 第5頁,講八卦時提到“德”作“得”解,這與呂思勉先生《白話本國史...
評分這本書讓我喜歡的就是,沒有過多的西方哲學術語,但是這也導緻瞭,如果沒有深厚的中國哲學功底或者古文基礎不太好的人,很難理解這本書的內容。 書中對於中國哲學的介紹都狠全麵、細緻,這是我們學校的教材,自己畢業之後纔仔細認真的讀完。由於當時的老師講的實在太差瞭...
圖書標籤: 中國哲學 哲學 哲學史 教材 馮達文/郭齊勇 中國哲學史 考研 中國
先秦部分三星,兩漢思想與魏晉玄學部分兩星,龔雋所寫的“佛教傳入與兩晉南北朝佛教源流”部分五星,馮煥珍撰寫的“隋唐佛教”四星,道教和唐代哲學三星。全書亮點在於龔雋所寫的魏晉南北朝佛教,詳略得當、脈絡清晰、結構嚴謹。前半部分聚焦於對於“中觀”和“空-有”關係,從玄學化的六傢七宗的誤解到僧肇對這一問題的確當解決,清晰而連貫。後半部分集中處理“真心-妄心”、“本有-當有”和“本覺-本寂”之爭,這些爭端最終由《大乘起信論》所給齣的中國化的方案所解決,寫作思路連貫。能在有限的文字之中,既給齣哲學史需要交待的知識點,又將這些零散的知識點用一個統一的問題意識連貫起來,且不摻入任何意識形態,使得本書其他章節相形見絀。
評分初看感覺耳目一新,多琢磨後發覺仍無法跳齣以西方標準解讀的模式。不過整體框架整齊,詳略得當。
評分中國
評分初看感覺耳目一新,多琢磨後發覺仍無法跳齣以西方標準解讀的模式。不過整體框架整齊,詳略得當。
評分中國
新編中國哲學史(上冊)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