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行,上學時期名璿,後以字罕用,改今名。1909年生於河北省香河縣一農傢。1936年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畢業。曾教中學、大學,任編輯。學業方麵興趣廣泛,博覽,古今中外,人推為雜傢。較為專者為語文、中國古典、人生哲學。勤於寫作。自雲亦忠於寫作,不宜寫者不寫,寫則必以真麵目對人。著述早期偏於語文方麵,齣版者有《文言文選讀》、《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話》、《作文雜談》等。其後齣版者有《佛教與中國文學》、《禪外說禪》、《負暄瑣話》、《詩詞讀寫叢話》、《順生論》等。將刊印者有《談文論語集》、《說夢樓談屑》、《流年碎影》等。現任人民教育齣版社特約編輯審。
這是一本隨筆性質的書。作者取曬太陽時閑話之義,於八十年代前期著文,寫三十年代前期以北京大學為中心的舊人舊事,得章太炎、黃晦聞等六十餘篇,於1986年齣版。用意是記可傳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作者說“是當作詩和史寫的”,因而筆下總是輕鬆中含有嚴肅,幽默中含有淚水。齣版以後,國內外報刊如《讀書》、《博覽群書》、《光明日報》、《文匯讀書周報》、《今晚報》、《青年報》,香港《大公報》、《東方文化》等,曾發錶多篇評介文章,認為作者有卓識和深情,以行雲流水、衝淡自然之筆寫今世之《世說新語》,描畫“逝者如斯”而寓悲憫人之懷,惜古憐今之趣,書格之奇,文筆之高,為近年所罕見。書早已售罄,現重印,除改正誤字外,並增周汝昌先生長跋一篇。
發表於2025-01-22
負暄瑣話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3月1日影響瞭我閱讀的人去瞭 中行先生遠行瞭,又是一位大師的離去.與啓功巴金費孝通等位的離去的不同的是這次我感到揪心的痛,為中行先生。對於先生我是韆萬擁躉中最普通的一個,可先生對於我卻是影響瞭我終身閱讀的人。 先生多疑、先生質疑、先生不信仰、先生...
評分裏麵的文章讀過多遍,記人記事,多是親曆。 張先生的這本書給我開瞭一扇窗,順著他的文章,你發現張先生的學識淵博,同時發現自己的荒疏與無知。 張先生的文章平淡充實,值得反復誦讀。書中所記人物,各有性格,張老娓娓道來。 本書雖然名為瑣話,作者也說不過籬下閑談,內涵的...
評分我最初讀到張中行先生的著作似乎是八十年代中期,黑龍江一傢齣版社推齣瞭《負暄瑣話》。其實“推齣”二字不大確切,因為那時齣版社為不知炒作為何物,此外張老先生也還沒有後來“燕園三老”、“國學大師”這樣的冠冕,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從未聽說過作者的名字,書也就齣得...
評分這本書齣版20多年瞭,現在讀來依舊是耐讀的好書,且每次讀的感覺都不一樣,曆久彌香。這樣的書現在不多見瞭。坦率地說,比現在一些所謂的學術名星們的大著,要高齣許多瞭。 竊以為,瑣話比續話要好些,續話比三話好些。斯人已逝,瑣話會成為廣陵散嗎?
評分買到這本書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有次心情不好逛舊書店,看到架上這本《續話》,記得以前在某個地方看到過張中行這個名字,就買瞭下來,然後在中大的一個自習室,一口氣讀完瞭大半。 喜歡這本書主要有兩點:第一個是作者淡泊的生活態度。第二是作者對人物的評價,真是一語中的...
圖書標籤: 張中行 隨筆 散文 負暄瑣話 中國文學 舊時光 文化 雜文
人情世故中的張老可謂愛憎分明,也算性情中人.當然也少不瞭文人揮散不去那種酸腐味.不過我喜歡.張老的文字很輕,閑暇時讀上一兩則,甚是愉悅.另,倘使能像張老一樣能求學老北大,我願作"同學王君"(見P99).
評分文字實在太淡雅瞭,適閤邊喝茶邊讀。但是要如果作史料用的話還須謹慎。
評分娓娓道來,餘韻悠長
評分80年代後,社會逐漸活絡起來,很多老作傢收到約稿,重新動筆,汪曾祺、張中行,於是散文也好熱鬧瞭一陣。我嚮來愛看老人傢的文章,一來功底紮實、耐讀,二來常有掌故可看,滿足八卦好奇心,還有一種迴憶的調調,很溫暖而惆悵。此書最喜歡的是寫紅樓和沙灘的那幾篇,因為貼己,而有趣,另有一些,所寫人物不認識,而文章的內容也並不很舒暢,拼湊感稍嫌重,就大緻翻翻瞭。
評分唉,老北京啊
負暄瑣話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