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原籍安徽潜山,1930年生,香港新亚书院文史系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1987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讲座教授。2001年从普林斯顿大学退休。著作包括《汉代中外经济交通》(英文)、《后汉的生死观》(英文)、《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现代儒学论》等多种。
发表于2025-02-25
士与中国文化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本书是余英时先生若干篇论文的集合,大致分析了从先秦至明清,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外际遇。本书让我受益最大者在于,扭转了我一向认为中国缺乏理想化的印象。这些印象大多是从读古小说而来,认为近数百年来的中国人大多庸俗,如三言二拍中的角色,多是市侩,即使文人,也无深邃之...
评分本书是余英时先生若干篇论文的集合,大致分析了从先秦至明清,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外际遇。本书让我受益最大者在于,扭转了我一向认为中国缺乏理想化的印象。这些印象大多是从读古小说而来,认为近数百年来的中国人大多庸俗,如三言二拍中的角色,多是市侩,即使文人,也无深邃之...
评分看得我好纠结。 现在还是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看着这本书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 《论语》 真是简单又温暖。ANYWAY,我决定发挥我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苏菲的世界》的精神,奋力看完它——时间允许的话。
评分本书是余英时先生若干篇论文的集合,大致分析了从先秦至明清,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外际遇。本书让我受益最大者在于,扭转了我一向认为中国缺乏理想化的印象。这些印象大多是从读古小说而来,认为近数百年来的中国人大多庸俗,如三言二拍中的角色,多是市侩,即使文人,也无深邃之...
评分近来重读余英时的《士与中国文化》,有感于先秦游士对道的追求精神。 士,他们即使经济上微度贫困,却能‘无恒产而有恒心’,他们往往以道的承载者自居,抱着‘天下有道,则以道殉身。天下无道,则以身殉道’的理想主义。他们不是后世‘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
图书标签: 余英时 历史 文化 中国 知识分子 中国历史文化 文化史 思想
印数1—15000
内精装本4000本
本书集结了八篇历史研究的专论,其主要的对象都是“士”。
篇目如下:
一、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
二、道统与政统之间
——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始型态
三、中国知识分子的古代传统
——兼论“俳优”与“修身”
四、汉代循吏与文化传播
五、东汉政权之建立与士族大姓之关系
六、汉晋之际士之新自觉与新思潮
七、名教思想与魏晋士风的演变
八、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我认为余先生这本书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无论是历时层面,还是社会分层、思想系统,中西对照,有点类似结构主义的思想,但这个文化系统并不是机械的,可以说,这本书的重点就是在讲作为中国文化中的各个主要元素历史的流变,在流变中的互相影响,“士”的概念的形成与变化,其中最后对于士与商的讨论实在精彩,商人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商人伦理的形成,与西方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的互看,非常具有启发性,以前几乎没有涉及过这个领域,最多看过一些Canton system中的朝官、买办和外商之间的互动或者是更之后的地方商人,但晚清的买办与之前的商人之间是否存在continuity与rupture我从未考察过,其它比如类似对盐商的研究应该很多但并没有看过,也很期待以后能看到更多这方面的研究。
评分封建余孽余英时,一心想着复辟。曲学阿世!
评分一次看不完的书。
评分我认为余先生这本书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无论是历时层面,还是社会分层、思想系统,中西对照,有点类似结构主义的思想,但这个文化系统并不是机械的,可以说,这本书的重点就是在讲作为中国文化中的各个主要元素历史的流变,在流变中的互相影响,“士”的概念的形成与变化,其中最后对于士与商的讨论实在精彩,商人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商人伦理的形成,与西方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的互看,非常具有启发性,以前几乎没有涉及过这个领域,最多看过一些Canton system中的朝官、买办和外商之间的互动或者是更之后的地方商人,但晚清的买办与之前的商人之间是否存在continuity与rupture我从未考察过,其它比如类似对盐商的研究应该很多但并没有看过,也很期待以后能看到更多这方面的研究。
评分我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看法,最开始的思想底子来自此书。
士与中国文化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