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魯孫,本名葆森,字魯孫。1908年9月10日生於北京,為滿族鑲紅旗後裔,他的曾叔祖父長敘,官至刑部侍郎,其二女並選入宮侍奉光緒,為珍妃、瑾妃。唐魯孫是珍、瑾二妃的侄孫,他七八歲的時候,進宮嚮瑾太妃叩拜春節,被封為一品官職。
唐魯孫先後畢業於北京崇德中學、北京財政商業專門學校,曾任職於財稅機構,後隻身外齣謀職,遊遍大江南北,先後客居武漢、上海、泰州、揚州等地。1973年,唐魯孫退休後專事寫作,1985年病逝於颱灣。唐魯孫見多識廣,對民俗掌故知之甚詳,對北京傳統文化、風俗習慣及宮廷秘聞尤所瞭然,有民俗學傢之名。加之齣身貴胄,有機會齣入宮廷,親曆皇傢生活,習於品味傢廚奇珍,又遍嘗各省獨特美味,對飲食有獨到的見解,而被譽為“中華談吃第一人”。
唐魯孫是中國飲食文化和掌故雜談方麵具有代錶性和傳奇性的人物。他以其博聞強記和細膩動人的文字功夫,演繹瞭一段段“舌尖上的民國史”,功力至深,韻味至長,尤為難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魯孫還記錄下很多鮮為人知的民俗掌故、宮闈秘聞,以及晚清民國的服飾、手藝、年俗、名人軼事等。本書為唐魯孫作品集的第七冊。
發表於2025-01-02
酸甜苦辣鹹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剛上大學那會,被老師忽悠著多看書,我傻逼兮兮的還專門備著個本本,今天看瞭那些書,那個齣版社的,作者是誰。最重要的,裏麵主要講的什麼,我最關注的是什麼。 堅持瞭2年,大1和大2,從豐乳肥臀一地雞毛活著看到戰地記者巴黎遊記,我從開始的山藥土豆派變成瞭徹徹底底的幻想...
評分唐魯孫文章的一大特點就是用詞典雅喜用四字詞組,甚至有很多是自己杜撰的特殊用詞。看瞭他的幾本書,摘選瞭他常用的一些詞語: 不時不食 大宴小酌 精於飲饌 靈肴珍味 玉食爭香 玉食真味 上方玉食 上方珍異 八珍玉食 玉盤珍饈 金羹玉飯 酥而不迷 酥而不柴 肥而不膩 油而不膩 瘦...
評分最初聽說這本書,是在梁實鞦先生的《雅捨談吃》裏。遂找來看,果然非同凡響,和梁先生的那本不分上下。唐魯孫老先生是地道的旗人,而且和皇室沾親。無論是北京的貴族生活還是東南西北最著名最地道的飲食,他老人傢都吃過見過,再用根基深厚的文字娓娓道來。從清代的北京到如今...
評分我一直喜歡看有關於吃的東西。 不僅因為我本身是吃貨,看這些書的時候,其實也是透過作者的舌頭,重溫一個時代的迴憶。 在這種模式的書中,唐魯孫跟汪曾祺是我最喜歡的兩個作者。 要論兩者的不同,其實很簡單,唐齣身顯赫,皇城根下嘛,他所品所寫的,大多數是一般人吃不到的(...
評分那時候人們講究的不時不食,比起現在隨時隨地都能吃到想吃的食物,似乎多瞭份求不得的樂趣。每每講到那傢的師傅一天隻做規定數目的食物,因為 “隻要能養活一傢人就夠瞭”,而對食物的製作工藝精益求精。覺得其實吃也是一種手藝活,隻可惜書裏麵的好多食物做法現在好像都沒有見...
圖書標籤: 唐魯孫 飲食 美食 隨筆 中國 飲食文化 生活 隨筆雜文
目前讀到談吃比較純粹的一部瞭
評分偶然在新書專架看到,翻瞭兩頁就放不下瞭,當即看完然後藉走整套書,未來至少半個月不用看彆的閑書瞭,這一本裏,講晚清名廚和宮中菜單傳膳幾篇文章就已經是聽章姨講故事的段數,他不講,沒人講瞭。
評分小吃這叫法妙極瞭,自己把身份降下來,不和你們爭菜係名號、酒樓名聲,自然靠個中滋味留住食客,分量不多,不至於膩,但花樣多啊,所以各地人們都覺得,“自己故鄉的小吃獨一份”。 武漢吃食,過早、點心外帶夜宵,能一個月不重樣,可要是吃湖北菜……得想半天哪找正宗的吃地兒,武漢九省通衢,比重慶更通達,水運總匯,相當於你說要吃重慶菜,得想一下,火鍋算嗎?雞雜、毛血旺算嗎? 所以武漢各地吃食都有,民國以來川味、福建酒館、廣東茶樓、雲南、江浙……無所不有 兩湖的人還都吃得辣!到現在新農牛肉粉,也不知道是不是黃牛,漢口吃食何以留得比武昌長久一些……
評分以前的那些大傢纔是真正的饕客
評分這個新版的裝幀也不錯,封麵其實是米黃色,錯過上一次的人可高興瞭
酸甜苦辣鹹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