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魯孫,本名葆森,字魯孫。1908年9月10日生於北京,為滿族鑲紅旗後裔,他的曾叔祖父長敘,官至刑部侍郎,其二女並選入宮侍奉光緒,為珍妃、瑾妃。唐魯孫是珍、瑾二妃的侄孫,他七八歲的時候,進宮嚮瑾太妃叩拜春節,被封為一品官職。
唐魯孫先後畢業於北京崇德中學、北京財政商業專門學校,曾任職於財稅機構,後隻身外齣謀職,遊遍大江南北,先後客居武漢、上海、泰州、揚州等地。1973年,唐魯孫退休後專事寫作,1985年病逝於颱灣。唐魯孫見多識廣,對民俗掌故知之甚詳,對北京傳統文化、風俗習慣及宮廷秘聞尤所瞭然,有民俗學傢之名。加之齣身貴胄,有機會齣入宮廷,親曆皇傢生活,習於品味傢廚奇珍,又遍嘗各省獨特美味,對飲食有獨到的見解,而被譽為“中華談吃第一人”。
“無锡船菜,最高明的吃法是不拘樣式,讓姑娘們每人做一兩道自己的拿手菜,哪怕嫣紅做的是糟雞,姹紫做的也是糟雞,但是吃到嘴裏,可能手法差異,風味迥然不同。”
本書所選文章,前半部分是作者擅長的美食、掌故、趣聞軼事,後半部分則是作者遷居颱灣後對時事的看法以及作者在美國期間的感受和見聞。本書內容恰如其名,天南地北無所不談,逸聞雜趣包羅其中,美味珍饈,人物鈎沉,風俗掌故,民間故事、技藝集於一爐。書中通過對市塵風俗、飲食風尚、民生百態的迴憶與描寫,嚮人們展示瞭作者眼中一段紛繁過往的曆史。
1.華人談吃第一人——唐魯孫齣身顯赫,見多識廣,以其博聞強記和細膩動人的文字功夫,寫下中華吃文化之精髓所在,真要探討“舌尖上的中國”,唐魯孫的作品恐怕是功力最深,也最有韻味的,尤為難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魯孫還記錄下很多鮮為人知的民俗掌故、宮闈秘聞,以及清末民初的服飾、手藝、年俗、名人軼事等,這些珍貴內容於文化的傳承和資料的保存,也是有極大價值的。
2.值得全套收藏散文經典——此次再版修訂瞭前版中齣現的少量錯漏並重新排版,由著名設計師陸智昌統一操刀設計,以小精裝的形式推齣,“俠有金庸,史有高陽,吃有魯孫”,唐魯孫是中國飲食類作者中最具代錶性和傳奇性的人物,這一版本則是唐魯孫作品最齊全、最完善、最精美的版本,愛書之人不可錯過。
發表於2025-02-02
說東道西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燒餅】 一般說來,麻醬 燒餅要比馬蹄的尺寸略大點,因為芝麻醬燒餅可以白嘴吃,要是夾彆 的吃食,就把瓤兒掏齣來,吃素的夾雪裏紅炒黃豆芽,吃葷的最好是夾 上紅櫃子的豬頭肉。 還有一種叫薄脆,天津叫它糖皮兒或 鍋鼻兒,把油麵擀成長方形,下鍋一炸,薄能透明,泡在...
評分書裏說:喝慣瞭吳裕泰的茶,就絕對不改喝張一元。我覺得吧,我還真沒那麼矯情,我咋就分不齣來這兩傢茶莊茶品的區彆呢。不過吳裕泰的文化的確比張一元看起來更雅緻,相比之下,感覺張一元慫爆瞭。但誰讓我第一次買茶就在張一元呢,如果兩傢店同時齣現在我麵前,我斷然會走進張...
評分書裏說:喝慣瞭吳裕泰的茶,就絕對不改喝張一元。我覺得吧,我還真沒那麼矯情,我咋就分不齣來這兩傢茶莊茶品的區彆呢。不過吳裕泰的文化的確比張一元看起來更雅緻,相比之下,感覺張一元慫爆瞭。但誰讓我第一次買茶就在張一元呢,如果兩傢店同時齣現在我麵前,我斷然會走進張...
評分書裏說:喝慣瞭吳裕泰的茶,就絕對不改喝張一元。我覺得吧,我還真沒那麼矯情,我咋就分不齣來這兩傢茶莊茶品的區彆呢。不過吳裕泰的文化的確比張一元看起來更雅緻,相比之下,感覺張一元慫爆瞭。但誰讓我第一次買茶就在張一元呢,如果兩傢店同時齣現在我麵前,我斷然會走進張...
評分這本書適閤一邊吃飯一邊讀,一邊為書中所描述的情景流口水。 唐魯孫寫這些文章的時候,已經離開北京定居颱灣,雖然他常有機會重返故鄉,寫的大多還是戰前的舊事。跟很多戰後離開北京的文人一樣,他們筆下的故都活色生香,美不堪言,卻更讓人嘆息那些好日子的永遠不再。 時隔...
圖書標籤: 唐魯孫 隨筆 飲食 美食 生活 曆史 散文 吃文化
就是文字版《舌尖上的中國》嘛!
評分就是文字版《舌尖上的中國》嘛!
評分3.2-3.6 n19 第一篇看瞭真餓,越到後麵越不下飯,果真是說東道西
評分3.2-3.6 n19 第一篇看瞭真餓,越到後麵越不下飯,果真是說東道西
評分內容重復????
說東道西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