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路易斯(1898-1963),是20世纪英国的天才作家。他26岁即登牛津大学教席,被当代人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1954年,他被剑桥大学聘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英语文学教授,这个头衔保持到他退休。
他的一生完成了三类很不相同的事业,被称为“三个C.S.路易斯”:一是杰出的牛津剑桥大学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代表作包括《牛津英国文学史•16世纪卷》。二是深受欢迎的科幻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包括“《太空》三部曲”和“《纳尼亚传奇》七部曲”。三是通俗的基督教神学家和演说家,代表作包括《返璞归真》、《四种爱》、《天路回归》、《魔鬼家书》(亦作《地狱来信》)等。
发表于2025-02-07
四种爱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写书需要养气,读书也需要养气。读《四种爱》,就我想象,最佳地点是在师大金钥匙湖边,有一木地板铺就的码头,丛丛芦苇将湖水隔开,分出重重层次。金色阳光洒在身上。湖水让人想起“逝者如斯夫”的夫子,芦苇让人想起“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的帕斯卡尔。我们就在这样的天地之间...
评分四种爱分别是:情爱Affection,友爱 Friendship,爱情 Eros, 仁爱Charity. 爱的三种起源: 需求之爱:我不能没有你 给予之爱:一切只为要你幸福 欣赏之爱:就这样看着你也很好 爱是伟大的,但是每种爱都会非常危险; 0 在爱之前——喜欢 “既然喜欢意味某种乐...
评分http://www.bullog.cn/blogs/simonhuanghe/archives/172082.aspx 下午在我们的以利亚团契继续查"马太福音"第1章,严格意义上说其实查的是"路得记",一本旧约里面几乎最短的书,也是"唯二"的用女性命名的圣经书卷(另外一本是"以斯帖记"); 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查考了这个...
评分人间的爱之不可靠、甚至有沦为魔鬼、毁灭人生的危险。 爱是一生学习的功课-----因为,爱,才是真正的人生,才是真正生活。
评分C.S.路易斯是谁? 写《纳尼亚传奇的》的那位先生,牛津教授。 在小酒馆里,他和好友托尔金相约,各写一个小说。后来托尔金写了《魔戒》,路易斯写了《纳尼亚传奇》。这本书与这两部小说没有关系,不谈。 路易斯是文学教授,做文学批评,写小说,还从事神学研究和演讲。在这本书...
图书标签: C.S.路易斯 哲学 爱 基督教 宗教 信仰 C.S.Lewis 英国
《四种爱》堪称爱的经典,是路易斯万年在遍尝情爱、友爱、爱情和仁爱之后创作的,对每一种爱的论述都反映了他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
在书中,他谈到情爱由彼此相处熟悉中产生,是一种最没有等级差别的爱;共同的兴趣将朋友们连结在一起的友爱,则是“高度灵性的”;而爱情的伟大之处在于全身心的投入,超越了对自己的关注;能够爱不可爱之人,像上帝那样无私地给予的爱,就是大爱、仁爱。
显得不够理论性(存在不够严格的结论),也不够艺术性(语言和例证不够漂亮)。充斥全书的"上帝"一词让我感到厌烦,并不是对基督教的厌烦,而是对这种基督徒式的写作感到不适(不同于克里希拉穆提和马丁·布伯),同时,这种写作并没有在最广义上说服我。我想问,难道没有上帝,爱就不能称之为爱?
评分愛一旦成為上帝,便淪為魔鬼。
评分最强烈的一个感慨就是,果然我一直所追寻的那种形式的爱情(Eros)里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友情构成的。两个人肩并肩,而非面对面。
评分这本书放在十年前我是读不下去的。那时候我以为上帝就是上帝,友爱、情爱也只能放在对人世未曾经历的语境里来理解,所以,幸福、善好、高尚、仁爱,对我来说只是纯粹抽象的大词。现在,我再读刘易斯,我发现他以一种“同龄人”或者“同代人”的方式进入了我,或者说,我以更丰富的资源与经验包裹住了刘易斯的语言与意图,我把《四种爱》放在伦理学的视域里讨论,上帝所代表的仁爱因此也就成为了“善好”的代名词,因而刘易斯要解决的终究是“人如何自如地行在他的路”上这一指向well-being的命题。需求之爱、欣赏之爱与给予之爱水乳交融地呈现在他对四种爱的划分里,对智性友谊的刻画既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与奥古斯丁的传统,也暗含着他对inklings的回顾与期许,当他追求效法上帝去实践非自然之爱时,我则勘探人智对神智边界的无限接近。
评分物爱、情爱、友爱、爱情和仁爱。这里的情爱不是通常中文意思里异性之间的“情爱”,而是affection,更接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可以理解为亲情之爱。情爱由彼此相处熟悉之中产生,友爱则通过共同兴趣将人们联系到一起,爱情让人超越对自我的关注,甚至将幸福置之度外,爱情本质上就有成为宗教的倾向,进一步地,能够爱不可爱之人,抛开一切自卫,接受痛苦,把痛苦献给上帝,以此趋近上帝——对上帝和对彼此超自然的需求之爱,就是仁爱。
四种爱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