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利纳(Louis-Ferdinand Céline,1894-1961),法国著名小说家,生于上塞纳省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当过商店学徒。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战后入大学攻读医科,毕业后参加国际联盟医疗调查工作。一九二八年在巴黎郊区市立医院工作,同时着手写作他的代表作《长夜行》。这部小说在一九三二年出版时震惊法国文坛,瓦莱里惊叹为“描写罪恶的杰作”,塞利纳被比作法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九三六年《催命》出版,同年,《长夜行》被翻译成俄文在苏联出版。不久,从苏联旅行归来的塞利纳发表攻击苏联社会制度的小册子,以及反犹太人的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德军占领下工作, 继续发表文章攻击犹太人。一九四五年初逃亡丹麦,被法国政府通缉。一九五○被法国法庭缺席判刑。一九五一年特赦回国,一面行医,一面写作。一九六一年完成以回忆过去生活和抨击战后法国社会为题材的小说《里戈东》。
《长夜行》以主人公巴尔达米的口吻,叙述了他一次漫长的人生旅程。巴尔达米的足迹踏遍大半个地球,从战火中的欧洲大陆,到殖民地狱的非洲丛林,再到发达资本却危机飘摇的美国,然后又返回歇斯底里狂欢中的法国;他上过大学,打过零工,在战场上卖过命,当过逃兵,进过精神病院,开过诊所,跑过龙套,在男女关系中扮演过悲惨的角色。巴尔达米的漫游仿佛是一次二十世纪的尤利西斯之旅。
在这部作品中,塞利纳采用一种新的小说形式、独特的文体和既粗野俚俗又滑稽幽默的口语,对西方世界和自命不凡的人类展开了史无前例的攻击。
有時我在想我為甚麼會變成這樣的人。 德昆西說﹐許多人的毀滅肇始於漫不經心地輕啟殺誡。有些人劏剖了每天眼目所及的人﹐有些人無端喫了那花﹐有些人殺書﹐像我一樣。到我把齊克果的《或此或彼》撕成碎片﹐發現掌中書本撕靡了能夠舖積出一張睡床來﹐我脫光衣服躺在上面﹐讀...
评分 评分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3938.html 我们的躯体由动荡不安、平凡无奇的分子构成,每时每刻都在反抗生存这种痛苦的闹剧。我们那些可爱的分子,都希望尽快在宇宙中消失!它们感到痛苦,因为它们只是“我们”,而不是无限。 当我们被限定在引号里,它其实逃离...
洒脱随意,冷嘲热讽。
评分战争中的士兵、非洲殖民地小代理、美国工厂工人、贫民窟小诊所医生、群众演员、精神病院看护人员……简直是一部底层生活的百科全书;“在疲倦和孤独的时候,人们会显出神圣的样子。”“我们生来就是瘸腿的下等人,却要从早到晚把成为超人作为理想,这真是一场噩梦。”
评分好厚,不过已经习惯了沉志明的行文风格
评分我最终也没能摆脱黑夜,就像人永远也无法摆脱生活。
评分充满对人类的绝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