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
(Hannah Arendt,1906—1975)
德裔美籍哲学家,20世纪重要的政治理论家、思想家,与西蒙娜•波伏娃、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性知识分子。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芝加哥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一生致力于考察现代社会中的政治问题和人的政治行动,并对美国政治现实和犹太问题有着大量极富原创性的洞见。
主要著作:《极权主义的起源》《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人的境况》《过去与未来之间》《论革命》《共和的危机》《犹太文集》《心智生活》《康德政治哲学讲稿》等。
杰罗姆•科恩(Jerome Kohn)
New School 阿伦特研究中心主任,阿伦特和布鲁歇尔夫妇遗稿保存人,曾长期担任阿伦特助手。
发表于2025-02-24
反抗“平庸之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一、 对于亲身参与大屠杀的德国纳粹们而言,“零件理论”为其提供了具有迷惑性的辩护理由,事情也似乎由此变得复杂而难以下结论。就像战犯艾希曼在法庭上所陈述的:作为庞大的官僚体系中的一个齿轮,他只是做了帝国所要求他做的,他的行为是履行一个政府官员所必须履行的责...
评分任何一个人,不管是曾经置身其中的人,还是与之毫无事实联系的人,只要去严肃地思考曾经发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犹太集中营惨剧,都难免会为之哀恸、警醒甚至羞愧。因为,作为人类的一员,每个人的死亡都可能是我的哀伤,每个人的罪恶也都可能是我的罪恶。然而,在《反抗...
评分不记得在那本上看到了“恶的平庸性”,这个描述本身对我来说就是很震撼的。很久之后,在网上搜恶的平庸,结果搜到了这本汉娜的《反抗平庸之恶》,从这本书里才知道了我想找的原是《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即便如此,这本书还是带给了我很多我不曾接触过的观念。尤其是我们和自己...
评分买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之前买过,名字叫《责任与判断》。但是必须说,这个书名我更喜欢。 而且这本书的中文版导读居然是蔡英文写的,她写中文版导读的身份是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好了,现在回到正文。 这些年随着阅读,从《现代性与大屠杀》这本书...
评分社会行为具有私人性和公开性,不应该把私人性和公开性一元论(即看成一个东西):如果你做了一个会影响别人的选择——比如你选择杀人——那么这时你是做了私人性的选择+公开性的选择(私人性是:你做了某个选择;公开性是:这个选择影响了别人),你需要接受惩罚的只是你选择中“公...
图书标签: 政治哲学 汉娜·阿伦特 社会学 哲学 阿伦特 政治学 伦理学 社会理论
没有人比阿伦特更了解:20世纪的道德大崩溃,不是由于人的无知或邪恶,未能辨别道德“真相”,而是由于道德“真相”不足以作为标准,评判人们当下可能做出的事情。道德需要重建,而重建道德的前提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能够反抗道德崩溃时代平庸之恶的引诱,不放弃思考,不逃避判断,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
本书收录的文章,主要是艾希曼事件之后,阿伦特对于“平庸之恶”的回应,以及对纳粹犹太屠杀的评论。在这些文章中,阿伦特深入探讨了与平庸之恶相关的政治与道德问题,如“极权统治下的个人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思考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等等。“过去不再启示未来,人心在昏暗之中徘徊”,在人心无所依傍的时代,阿伦特犀利的视角和关切,为我们思考个人处境和选择立场提供了富有启迪的抓手。
本书是《责任与判断》中文修订版,首收中研院研究员蔡英文专文导读:阿伦特为文一向关注现实的政治与道德的重大议题,文章的肌理糅合了冷静之概念分析与思辨的热情,因而带有相当大的思想激励。
文字太艰涩了实在,不好懂
评分“平庸之恶”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现在才真正开始阿伦特的阅读,在读书的舒适区闲散惯了,发觉欠缺的太多,不要回避费力,一点点啃,不断思考、审视、判断。
评分蔡英文的导读颇具借鉴意义。道德哲学若干问题一文扑朔迷离需要借助导读以及《康德讲稿》再读。有关艾希曼问题的评论突出“个人责任”以破解“齿轮理论”借口。小石城一文需与《共和的危机》中收录的三篇长文对看。
评分十分惶恐地点下这个“读过”。信息量很大,思想深刻而又论述清晰(虽说乍一看有种晦涩的感觉,可只要专心读就很清楚的),用“博大精深”来形容是一点儿也不为过的,但其核心却又只有一句话“保持思考与记忆的能力”,这句话是种子,整本书是由此种出的大树。
评分9
反抗“平庸之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