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阿倫特
(Hannah Arendt,1906—1975)
德裔美籍哲學傢,20世紀重要的政治理論傢、思想傢,與西濛娜•波伏娃、蘇珊•桑塔格並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性知識分子。曾師從海德格爾和雅斯貝爾斯,在海德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擔任芝加哥大學、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阿倫特一生緻力於考察現代社會中的政治問題和人的政治行動,並對美國政治現實和猶太問題有著大量極富原創性的洞見。
主要著作:《極權主義的起源》《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人的境況》《過去與未來之間》《論革命》《共和的危機》《猶太文集》《心智生活》《康德政治哲學講稿》等。
傑羅姆•科恩(Jerome Kohn)
New School 阿倫特研究中心主任,阿倫特和布魯歇爾夫婦遺稿保存人,曾長期擔任阿倫特助手。
沒有人比阿倫特更瞭解:20世紀的道德大崩潰,不是由於人的無知或邪惡,未能辨彆道德“真相”,而是由於道德“真相”不足以作為標準,評判人們當下可能做齣的事情。道德需要重建,而重建道德的前提是社會中的每個個體,能夠反抗道德崩潰時代平庸之惡的引誘,不放棄思考,不逃避判斷,承擔起應有的道德責任。
本書收錄的文章,主要是艾希曼事件之後,阿倫特對於“平庸之惡”的迴應,以及對納粹猶太屠殺的評論。在這些文章中,阿倫特深入探討瞭與平庸之惡相關的政治與道德問題,如“極權統治下的個人責任”“集體責任和個人責任之間的關係”“思考與道德之間的關係”,等等。“過去不再啓示未來,人心在昏暗之中徘徊”,在人心無所依傍的時代,阿倫特犀利的視角和關切,為我們思考個人處境和選擇立場提供瞭富有啓迪的抓手。
本書是《責任與判斷》中文修訂版,首收中研院研究員蔡英文專文導讀:阿倫特為文一嚮關注現實的政治與道德的重大議題,文章的肌理糅閤瞭冷靜之概念分析與思辨的熱情,因而帶有相當大的思想激勵。
發表於2024-12-22
反抗“平庸之惡”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一、 對於親身參與大屠殺的德國納粹們而言,“零件理論”為其提供瞭具有迷惑性的辯護理由,事情也似乎由此變得復雜而難以下結論。就像戰犯艾希曼在法庭上所陳述的:作為龐大的官僚體係中的一個齒輪,他隻是做瞭帝國所要求他做的,他的行為是履行一個政府官員所必須履行的責...
評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0/02/23/%e8%b4%a3%e4%bb%bb%e4%b8%8e%e5%88%a4%e6%96%ad/ 責任與判斷 [美] 漢娜·阿倫特 / 陳聯營 / 上海人民齣版社 / 2011-7 子扉我 2020年早鼕 申城西樓 原載季風書園JIFENGBOOKSTORE微信2月23日
評分阿倫特(Hannah Arendt 1906年—1975年)逝世前最後十年的重要文章和演講,後來被集成《責任與判斷》一書。今天我們讀這本有思想遺産性質的文集時,總是能感覺這些文章後麵有一個更大的思想背景,那就是《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篇關於平庸的惡魔的報告》的問世及其引起世人的爭...
評分買瞭這本書,纔知道原來之前買過,名字叫《責任與判斷》。但是必須說,這個書名我更喜歡。 而且這本書的中文版導讀居然是蔡英文寫的,她寫中文版導讀的身份是颱灣“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好瞭,現在迴到正文。 這些年隨著閱讀,從《現代性與大屠殺》這本書...
評分任何一個人,不管是曾經置身其中的人,還是與之毫無事實聯係的人,隻要去嚴肅地思考曾經發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猶太集中營慘劇,都難免會為之哀慟、警醒甚至羞愧。因為,作為人類的一員,每個人的死亡都可能是我的哀傷,每個人的罪惡也都可能是我的罪惡。然而,在《反抗...
圖書標籤: 政治哲學 漢娜·阿倫特 社會學 哲學 阿倫特 政治學 倫理學 社會理論
曾讀過沒讀完,沒有思考的囫圇吞棗造成瞭我淺薄的印象,此書必須耐心讀。讀《論道德哲學的若乾問題》是一種靈魂和智力的雙重愉悅,她對獨在的分析幾乎可成為孤獨思想者的宣言;讀《審判奧斯維辛》讓我領教瞭另一個阿倫特,她讓我在看完最後一個字時因為人性而落淚。
評分我們生活的世界在任何時候都是過去的世界;根本不存在集體罪責(collective guilt)或清白,罪責和清白隻有在應用於個人時纔有意義(阿倫特語)……讀Hannah Arendt的文字,體悟個體的責任與判斷,隻有訴諸於個體的良知(conscience)和自我的心靈對話(dialogue),纔能真切的麵對這個世界。而在極權主義所挖掘的“巨大的遺忘之洞穴”麵前,個體如何逃脫“平庸之惡”的境況,除瞭閱讀和獨立思考,幾乎沒有擺脫的徑路。
評分作為一個女性,我很喜歡和敬重漢娜阿倫特。可是看她寫的東西總讓我覺得絮絮叨叨很煩……也許是因為最近也在看福柯,對比之中高下立見。
評分要常常跟自己對話。
評分不存在你為何服從,而是你為何支持;責任主體動機的缺失,他做那些事,隻是因為極為個人性的、偶然性的因素;動機是一種內在性,難以從行為本身來判彆;艾希曼及其無所謂的狀態正是現代人的普遍可能性,他沒有自我,更談不上自我意識;他依據的是流動的心情,而不是思考。
反抗“平庸之惡”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