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纪念版
以日本视角最完整还原亚洲两强较量的战争图景
甲午战争老大帝国败于蕞尔小国
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
[ 内容简介 ]
1894年清日的战争,清朝用干支纪年的甲午年命名“甲午战争”;日本命名“明治二十七八年战役”;欧美命名“First Sino-Japanese War”。依据国际上对战争命名的惯例,明确作战当事国的主宾关系,本书题为“清日战争”。清日战争已过百年,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留下了伤痛和耻辱。从那个时代开始,外来侵略接踵而至,在中国近代史上,当西方文明和明治维新与古旧的清朝体制发生猛烈碰撞时,战争的失败也催生了中国新的历史纪元。
作者将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国立公文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省防卫研究所等处馆藏历史文献中收集了大量华语史学界难得一见的史料和大量弥足珍贵的图片,爬梳整理,按战争经过、战争背景、战争、战时、战地各种局部、战争影响、大事记、图记、表记等编纂出一部崭新巨著。书中对甲午战争历史的深层挖掘和剖析,力图站在中间立场分析战争的胜败得失,有助于读者更多地认识战争的背景,客观思考战争胜负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本书各部分均采用清日两国对比手法写作,全面对比双方的军、政、经、民等各方面因素,清晰直观,一目了然。较之以往单纯纪事或编年手法的突破,有利于对清日两国之间战斗力等军事能力现状的了解。
[ 推荐语 ]
凤凰卫视、《新京报》《第一财经周刊》《文汇报》《羊城晚报》《深圳晚报》《新民周刊》《南国都市报》《信息时报》《看历史》《炎黄地理》、凤凰网、人民网、搜狐网、腾讯网 联合推荐
这是一本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专著,是我读过研究这场战争最具价值的书籍之一,书中运用了大量日方的数据,几达巨细无遗的程度,甚至连日军炊事班使用什么炊具,都一一罗列出来。这种对技术细节的关注,一向是中国学者最缺的。不过,这本书以日方史料为主,能引起争论之处甚多,光是书名,我估计就有不同的意见。
——叶曙明,近代史学者
这本书也许也不可能得到很多读者的认同,但是我想谁都没有办法否定,作者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的孤诣苦心。
他搜集了那么多资料,他对于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对这场战争很多具体的方面,所做的研究和探索,我看在中国的历史学家里面,没有人能够做得到,至少中国的历史学家好像还没有人能够到日本去做这样的史料搜证。
——香港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
对于维系东亚的稳定来说,那段历史中依旧蕴藏着不可忽视的丰富财产,这也正是这本《清日战争》的价值所在。
——《书城》
今年的9·18纪念日比较特别,因为它的前一天9月17日正好是甲午海战110周年。两个同为遭日本侵略之辱的纪念日如此一前一后,且不说还有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如此多的国耻纪念日,我们究竟该纪念什么? 110年前的9月17日是不应当被忘记的。日本,这个一个半世纪...
评分家乡大连,甲午时为战火播及,所以很早就对这段历史有兴趣,通过网络和书籍收集阅读了很多资料,算不得研究,只是好奇,想对自己居住城市的过往多些了解。 甲午战争在解放之前并不被我国史学家重视,五十年代后,才作为学术课题纳入人们视野,我收集阅读过的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性的有:...
评分清日战争,大清是一个古代王朝,日本已经初步近代化,武器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意识形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一场国民对臣民的战争。王朝对国家的战争。一个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个是全盘西化脱亚入欧。结果不必赘言了,这次战争开启了之后几十年中日之间的战争与仇恨,再过...
评分清日战争,大清是一个古代王朝,日本已经初步近代化,武器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意识形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一场国民对臣民的战争。王朝对国家的战争。一个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个是全盘西化脱亚入欧。结果不必赘言了,这次战争开启了之后几十年中日之间的战争与仇恨,再过...
评分如果历史都能用这么多的史料来清晰地呈现,而非一家主观之言,那么摆事实比讲道理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一本好书,开创历史之书。 呈现给你的是尽可能全面的战争过程及双方背景,因史料之细琐,你可察到清国底层民众的真实面貌。 由此,你会去联想去探究,那个时代,或者古代中...
应该叫宗泽亚编,怎么能叫著呢?史料不加选择,没有自己历史观,重细节轻大局,堆砌,文笔差,非专业…体验糟糕,后悔买了两本他的书
评分第一,清日两国军力,单纯从武器上比较,不能准确评估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军队战斗力。近代战争力量,通常表现为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兵役制度、武器装备、交通运输、兵站支援、野战通信、军队医疗、情报收集、媒体宣传等诸多环节。第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可偏听偏信,如对丁汝昌、李鸿章等人。
评分第一,清日两国军力,单纯从武器上比较,不能准确评估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军队战斗力。近代战争力量,通常表现为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兵役制度、武器装备、交通运输、兵站支援、野战通信、军队医疗、情报收集、媒体宣传等诸多环节。第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可偏听偏信,如对丁汝昌、李鸿章等人。
评分日本这个国度需时时提防,却又要时时关注和学习。因此关于它的历史还是要读一读的。
评分以战止战,不战自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