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einrich Wǒlfflin, 1864-1945),出生于瑞士苏黎世。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西方艺术科学的创始人之一。曾在慕尼黑、柏林、巴塞尔等大学攻读艺术史和哲学。1893年接替导师雅各布·布克哈特(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著名史学家和艺术史家)在巴塞尔大学的艺术史教授席位。不久又接受柏林大学艺术史教授席位,这个位置在当时被视为个人学术生涯的顶点。此外,还在慕尼黑、苏黎世等大学担任教授。
沃尔夫林的学术特点是,不做系统的方法论陈述,而是通过方法论的实际应用来理解美术史,用形式分析的方法对风格问题做宏观比较和微观分析。其最大影响就是对艺术中风格发展的解释。在西方现代艺术学中,其敏锐的观察方法早已被融化到学院的教学中,成为研究分析作品的基础。他的《古典艺术》和《美术史的基本概念》,至今仍然是研究风格问题的必读书。
发表于2025-04-10
美术史的基本概念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沃尔夫林的五对概念中,第一对概念是最根本的关键点。 后四对概念都是在第一对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 因为只有第一对是表现手法,而后四对都是视觉感受。 正是由“线描”和“涂绘”,产生了后四种文艺复兴和巴罗克的不同视觉形象。
评分不愧是大家之作,把绘画古典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特点分析的精辟入理,判然明白,可惜图文编排较混乱不及《艺术的故事》。
评分这本书是第二次读了,初读第一章可谓收获很多,而读到中段就开始有点不耐烦,有些读的急躁,而读的后半段则开始一字一句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又回头重读了中间的几章。不得不说,沃尔夫林是20世纪当之为愧的艺术史大师,不像许多低质量的艺术史著作,充斥着无关痛痒...
评分最近正在读这本书,感触甚多,本人有几点想说的。 一是研究视角值得关注,本书几乎是纯粹从形式、风格上来解释艺术(包括绘画、雕塑甚至建筑),这点尤其值得国内学者学习。毕竟艺术从形式上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对研究中国绘画的同仁们来说值得好好琢磨琢磨,自己国家的东西是...
评分这本书是第二次读了,初读第一章可谓收获很多,而读到中段就开始有点不耐烦,有些读的急躁,而读的后半段则开始一字一句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又回头重读了中间的几章。不得不说,沃尔夫林是20世纪当之为愧的艺术史大师,不像许多低质量的艺术史著作,充斥着无关痛痒...
图书标签: 艺术史 艺术理论 艺术 西方艺术史 沃尔夫林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 风格史 艺术(史)研究
《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后期艺术风格发展的问题》是整个二十世纪美术史的三部核心经典之一,不仅美术史读者必读,也是其他人文学者的必读书,它对二十世纪美术史研究体系的构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二十世纪的西方学术界,除了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没有哪一部美术史著作能够望其项背;它在中国的影响,也超过了任何一部美术史或者美学方面的著作。
重读之后还是没能加一星,尽管是从非常严格的角度来说的。但是相对这本书的内容,编排确实太让我失望了。 巨量的配图,应该有更适合的放置方式,就算要增加成本,对于这本书来说也是值得的。 作者提的概念之重大和复杂,需要很多反复验证的案例才能充分理解。但是一旦理解以后,再倒过来审视图像,颇有一种热刀切油的快感。 但要注意的是,与其说这是两种风格,毋宁说这是两种倾向,中间永远有一个过渡地带,也永远对视着对方。
评分望而却步
评分同样需要重读
评分美術史三大巨頭之一。讀起來非常平易近人;並不是在概念中打轉而是用這些概念配合繪畫做了一次完美的詮釋。本書闡釋了五對概念,而這五個概念以線描/塗繪為重,其他四對也基本以此展開。嚴謹細膩的線描展現每個人本身,他們的「存在」,即便只是一個配角;而塗繪則偏重「現象」的事件,每一個人成為「主導母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瞬間成為永恆。除了注意形式之外,時代的觀念與種族的個性也是影響風格重要原因,這也是沃爾夫不斷提醒的。不過,這五對概念更加適合於繪畫,對於闡述的雕塑和建築,有時並不搭嘎,我也跳讀了這部分;而且這些概念也不再適合當代藝術了。
评分翻译挺流畅,但是作为风格史分析的书,插图也太让人郁闷了。有动笔实践的经验对于理解风格史有很大帮助。感兴趣的点其实在视觉可能性与再现方式,还有民族风格上。五对概念在建筑风格分析上的应用令我头疼。
美术史的基本概念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