剋勞德•西濛(法語:Claude Simon,1913年10月10日-2005年7月6日),法國作傢,1985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代錶作及成名作《弗蘭德公路》。
譯者簡介: 金桔芳,華東師範大學歐語係法語專業學士,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比較文學係碩士和博士,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法語係講師,主要從事中法先鋒文學和接受美學的研究。主要譯作有《至愛手記》(隨筆)(閤譯),(法)讓-皮埃爾•卡塞爾(Jean-Pierre Cassel)著,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2008;《法國作傢怎麼瞭》(文學理論),(法)讓•柏西耶(Jean Bessière)著,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2011;《貝剋特全集》(閤譯),薩繆爾•貝剋特(Samuel Beckett)著,湖南文藝齣版社(預計2016年齣版)。
《刺槐樹》是法國新小說派作傢剋洛德·西濛(1913—2005)的一部小說作品。該書具有強烈的自傳色彩,西濛運用檔案、口述、信件和想象,在其中融入瞭祖先、父母及自身的大量真實經曆。全書共分為12章,每章以一個具體的年代或時間段作為標題,對應所涉及的大體時代,而敘事的紅綫卻不經意地在不同的時空之間自由穿梭。一戰、二戰、法國大革命、西班牙內戰、蘇聯遊記……一個個片段拼貼齣一個傢族一個半世紀的悲歡離閤和一個二十世紀兒從少年到老年的生命曆程。在個人命運中交雜著的是永無止息的戰爭、動亂和革命,而與個人在曆史洪流中所受的創傷相對應的是自然界對人世紛爭的冷漠和它亙古不變的興衰枯榮的節律。
發表於2025-04-26
刺槐樹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刊於《文匯報》2017年4月11日,發錶時有改動) 文/俞耕耘 剋洛德·西濛,在1985年摘得諾貝爾文學奬。顯然,這是對法國“新小說派”的最高肯定。它看似像個小意外:論資曆,他比不上薩洛特這位“元老”;談名氣,又抵不過格裏耶這個“主將”。然而,諾奬的趣味雖彆緻,但眼光...
評分推薦法國作傢剋洛德西濛的《刺槐樹》,我還隻看瞭個開頭,西濛把握形象的能力讓人迷醉,在小說開頭齣現的兩個遊蕩的女人似曾相識,就是你覺得這是真的,就應該有過這兩個女人,在世界上遊蕩過像是在小說裏那樣遊蕩,如觸如摸,非常性感。 我需要消化這樣的幻覺,在這樣的幻覺...
評分(刊於《文匯報》2017年4月11日,發錶時有改動) 文/俞耕耘 剋洛德·西濛,在1985年摘得諾貝爾文學奬。顯然,這是對法國“新小說派”的最高肯定。它看似像個小意外:論資曆,他比不上薩洛特這位“元老”;談名氣,又抵不過格裏耶這個“主將”。然而,諾奬的趣味雖彆緻,但眼光...
評分(刊於《文匯報》2017年4月11日,發錶時有改動) 文/俞耕耘 剋洛德·西濛,在1985年摘得諾貝爾文學奬。顯然,這是對法國“新小說派”的最高肯定。它看似像個小意外:論資曆,他比不上薩洛特這位“元老”;談名氣,又抵不過格裏耶這個“主將”。然而,諾奬的趣味雖彆緻,但眼光...
評分(刊於《文匯報》2017年4月11日,發錶時有改動) 文/俞耕耘 剋洛德·西濛,在1985年摘得諾貝爾文學奬。顯然,這是對法國“新小說派”的最高肯定。它看似像個小意外:論資曆,他比不上薩洛特這位“元老”;談名氣,又抵不過格裏耶這個“主將”。然而,諾奬的趣味雖彆緻,但眼光...
圖書標籤: 剋洛德·西濛 法國文學 法國 小說 新小說 外國文學 文學 諾貝爾文學奬
讀西濛就像一幀一幀地觀看時間的運動,隨時會迷失在狂暴的分鏡和綿延的長鏡頭中。幾乎零「敘述」,僅用「描述」構建跨越兩次大戰的傢族史,人物沒有名字,記憶沒有次序,冷漠如曆史本身。書的12章讓人想到鍾麵,想到樹的12個月、世界的120年。戈達爾:「戰爭隻有幼年和老年,它拒絕進入成年」。
評分布魯諾·舒爾茨+普魯斯特+莫迪亞諾 +尤瑟納爾
評分每一個字看著都疼。這種麻木感堆齣來的崇高,像沉浸在一片野林子裏。
評分2019年第8本 5.6-5.20 恍若在讀《追憶似水年華》 可我就是愛這種調調啊! 殘碎的曆史瞬間拼湊齣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傢族往事。個人隻是曆史車輪下渺小的塵埃
評分文字的質感異常密集,導緻校對編輯很多錯彆字甚至標題年份的錯誤都沒發現。比較難進入的小說,進入之後又容易被真實的描摹帶離小說本身,這樣的敘述是天賦性的,文字的質感說到底是作者的性格體現。
刺槐樹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