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特·本雅明(1892—1940),20世紀罕見的天纔,真正的天纔,是“歐洲最後一位知識分子”,文學傢,哲學傢,藏書傢,現被稱為20世紀前半期德國最重要的文學評論傢。齣身猶太望族,早年研讀哲學,1920年定居柏林,在博士論文《德國悲劇的起源》被法蘭剋福大學拒絕後,他終止瞭對學院生涯的追求。1933年納粹上颱,本雅明離開德國,定居巴黎,繼續為文學期刊撰寫文章和評論。1940年法國淪陷,本雅明南逃,被迫在法西邊境自殺。代錶作有《單行道》、《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等。
阿多諾寫道:“本雅明首次在1928年齣版的《單行道》一書並不像人們粗粗翻閱時所想象的那樣是一本斷想集,而是一本意象集。”
書中意象皆來源於日常生活中的真實事物,如加油站、中國古董,甚至夢境等。作者對這些司空見慣的事物的處理並非簡單的堆積和羅列,而是推翻固有的概念思維,深入事物的本質,以探求其蘊含的文化意義。書中含有格言、筆記和雜感等各種形式,它的語言晦澀、寓意深邃,往往令人反復咀嚼思之再三仍不得要領。當然,作者有時也幽默得讓你捧腹;有時也一目瞭然,讓你興趣倍增;有時也勾起你的童年迴憶,讓你感慨不已。
發表於2024-12-22
單行道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這條路叫阿西婭·拉西斯街,是她作為工程師,使這條街整個地穿過瞭作者。”1924年本雅明在意大利結識阿西婭,並於26年將隨筆集《單行道》題獻給她。同年,他懷抱結閤的願望(更多齣於激情)前往莫斯科看望這位在精神病院療養的“來自裏加的俄國革命者”“最傑齣的女子之一”...
評分我們為什麼要深沉的智慧?為的是把周圍的一切看清楚,卻不說齣來,繼續觀賞的樂趣,也避免上帝發笑。在聰明的迴廊裏,我喜歡多轉幾個圈。
評分“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條路,你纔可以稱他為男人……”。對於一個一生都在漂泊和顛沛流離中度過的人來說,瓦爾特·本雅明無疑走過很多條路。他幾乎遍及歐洲的足跡,使他成為一個標準的上路者,一個孤獨的體驗者。他用自己的脆弱和敏感體驗瞭歐洲大陸,體驗瞭生活,當然也體驗瞭...
評分太可怕瞭。 沒讀過他的論文而直接讀這個,宛如通過《引誘者手記》去觀察剋爾凱郭爾,對於本雅明的思想得到的將會是相當錯誤的結論。 不過大多數人其實並不在乎這個……我是說,他們無所謂自己讀到的是否真實。
評分真情實況想要的是有東西通過有力的一擊將它從自我沉睡中激發齣來,無論是通過喧囂、音樂還是通過大聲呼救。有誰想過要去數一下真正作傢的內心世界存有多少警示信號?“寫作”就是使這些警示信號發齣響聲,而不是彆的。 ——瓦爾特•本雅明 寫作是一件非常令我痛苦的...
圖書標籤: 本雅明 瓦爾特·本雅明 德國 哲學 單行道 意象 文學 散文
#實體書# 某個角度上這本書馬爾庫塞的單嚮度的人是相似的。 精彩的是,本雅明拋棄瞭概念符號的優先性,將經驗重要性提拔到第一位。因此,從日常體驗中挖掘最真實的洞察。從大院到郵票,從書本到妓女等等,所有的社會實物串聯成一起。 這是一個經驗主義搭建現代化的嘗試,想起巴塔耶,蕭炕。
評分版本不好
評分翻譯太爛,語句不通
評分翻譯太爛,語句不通
評分版本不好
單行道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