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法国哲学家、思想史家、社会理论家、语言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作为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知识型、权力、知识考古学等观念对之后直至今天的人文科学影响深远。其代表作有《古典时代疯狂史》、《词与物》、《知识考古学》、《规训与惩罚》等。
- 译者简介 -
潘培庆,198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语系,从事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后赴瑞士留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对中西哲学、中西政治文化战略的比较研究有兴趣。著有《解构中国政治文化战略》,译作有《福柯思想辞典》、《福柯的最后一课:关于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治》、《词语》、《论自愿为奴》等。
发表于2024-12-22
什么是批判?/ 自我的文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犹滴(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61024167/ 米歇尔•福柯于1983年4月12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演讲中说过:“爱比克泰德在他的一篇《谈话录》(Diatribai)当中给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是自然界...
评分下午我及同事在不同事件不同场合巧合的都遭遇了职场PUA,在疯狂国度,在我的认知架构中,细读此书乃当务之急。 从这一次开始阅读距今已半月,因着散漫的读书态度从未一口气看完它,真香。以下为未完的感想: 什么是批判 基础问题-研究方法-基础问题的置换问题(模函数上的置换:...
评分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犹滴(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61024167/ 米歇尔•福柯于1983年4月12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演讲中说过:“爱比克泰德在他的一篇《谈话录》(Diatribai)当中给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是自然界...
评分下午我及同事在不同事件不同场合巧合的都遭遇了职场PUA,在疯狂国度,在我的认知架构中,细读此书乃当务之急。 从这一次开始阅读距今已半月,因着散漫的读书态度从未一口气看完它,真香。以下为未完的感想: 什么是批判 基础问题-研究方法-基础问题的置换问题(模函数上的置换:...
评分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犹滴(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61024167/ 米歇尔•福柯于1983年4月12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演讲中说过:“爱比克泰德在他的一篇《谈话录》(Diatribai)当中给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是自然界...
图书标签: 哲学 福柯 社会学 米歇尔·福柯 西方哲学 法国 社会学/人类学 拜德雅
- 编辑推荐 -
·首次完整收录福柯晚期所作的两次演讲——《什么是批判?》和《自我的文化》,以及演讲后精彩的问答和讨论环节,福柯的机敏和睿智在其中展现无余。
·本书编者参照福柯演讲手稿对两次演讲的文本进行了悉心校订,以期使福柯思想的面貌臻于完整。
·福柯的这两次演讲,时隔五年,期间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演变。此次同时发表这两次演讲不仅极富意味,也可为研究福柯晚期思想提供一把钥匙。
- 内容简介 -
本书收录了米歇尔•福柯晚期所作的两次演讲。
第一次演讲,名为“什么是批判?”,于1978年5月27日在法国哲学学会举行。福柯把自己的研究纳入由康德《什么是启蒙?》一文所开启的视角,把批判定义为一种伦理—政治态度,而此态度在于一种不被过度治理的艺术。
第二次演讲,名为“自我的文化”,于1983年4月12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作。福柯在其中把自己的研究定义为一种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本体论,指出他对启蒙的看法和他对古希腊-罗马的分析有关。随后,福柯在伯克利分校还参加了三次讨论会,回顾了他哲学进程中的若干方面。
批判既可针对治理,也可针对自己。无论是质疑治理的批判,还是质疑自我的批判,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启蒙的精神。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本书编者把《什么是批判?》和《自我的文化》放在一起的用意。
为认识你自己,你必须注视神灵或者神圣因素。你必须摆脱你最近的东西,摆脱你的身体,摆脱你的日常生活,你的感受,以便超越世界。
评分可作为福柯思想的提纲或脉络,问答部分解释了很多误解。福柯之批判,沿用康德的启蒙概念,并差异化康德的启蒙和批判的关系(由前提变为等同),定义为不被过度治理的艺术,基于历史—哲学实践观,由“事件化检验”方法(考古学[不考虑合法性,从接受事实,到接受体系,贯穿实证性的循环]、谱系学层面[把握纯粹的独特性,不形成封闭原则])锚定。自我(并非实体,而是关系)的文化则回归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实际为关注自我的一部分),问题不是解放自我,而是设想和我们关系的新类型、新种类,可通过冥思、书写等方式(最主要的是性体验)关注自我,最终形成一种脱离宗教、教育、科学的新伦理。(与加州享乐主义相对照,前者是以工作完成艺术的美学追求/自我创造,后者是放弃自我)
评分有点水。但是似乎在提醒我,思想和方法的弥散是如此偶然,作为方法的福柯远大于作为研究对象的福柯,方法和意象有时候就那么在思想中扎根生长了,又变成了思想史的一部分。至于原初与本质,who cares……最有启发的部分则是关于科学史的论述。
评分可作为福柯思想的提纲或脉络,问答部分解释了很多误解。福柯之批判,沿用康德的启蒙概念,并差异化康德的启蒙和批判的关系(由前提变为等同),定义为不被过度治理的艺术,基于历史—哲学实践观,由“事件化检验”方法(考古学[不考虑合法性,从接受事实,到接受体系,贯穿实证性的循环]、谱系学层面[把握纯粹的独特性,不形成封闭原则])锚定。自我(并非实体,而是关系)的文化则回归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实际为关注自我的一部分),问题不是解放自我,而是设想和我们关系的新类型、新种类,可通过冥思、书写等方式(最主要的是性体验)关注自我,最终形成一种脱离宗教、教育、科学的新伦理。(与加州享乐主义相对照,前者是以工作完成艺术的美学追求/自我创造,后者是放弃自我)
评分很有趣,伯克利的研讨会里福柯自己解释他的考古学和谱系学的关系很受用。前一场的问答部分太尴尬了,看来古今中外的讲座中为提问而提问的人都是存在的。。
什么是批判?/ 自我的文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