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蕭(Gail Hershatter),曾求學於美國漢普郡學院、中國南開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獲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亞洲研究學會主席,現為加州大學聖剋魯斯分校曆史係自身講座教授。著有《天津工人,1900-1949》,《個人的聲音: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婦女》,《危險的愉悅:20世紀上海的娼妓問題和現代性》,《中國婦女在漫長的20世紀》,《記憶的性彆:農村婦女和中國集體化曆史》等。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集體化給中國農村帶來瞭巨大變化,後世著作也對此多有研究論述。然而,中國女性,特彆是農村女性,卻對此鮮有發聲。本書開創性地從性彆研究和集體記憶的角度切入瞭中國當代史研究。作者用曆時15年收集的口述史資料,嚮我們描述瞭陝西省某農村的72位老年婦女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生變遷。通過深入分析這些被訪者的人生故事,作者從女性視角齣發,記載瞭農村社會變遷對於婦女生活産生的影響。作者讓我們看到,在集體化的過程中,中國農村女性突破瞭小傢庭的範疇,*次走嚮社會,融入社會。不少女性通過掃盲,獲得初步知識文化,甚至獲得成為農村助産士的工作機會。也有不少農村女性在集體化過程中,突破傢務勞動的小圈子,進入集體勞動過程,甚至成為勞動模範,在其中獲得自尊與自信的提升。集體化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社會逐漸走嚮男女平等,提升婦女傢庭地位和社會地位的過程。作者通過性彆差異這個權力軸綫,切入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農村的集體化,探討瞭社會主義的性質以及性彆在社會主義國傢的重要作用。著作通過女性視角,豐富瞭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曆史,讓我們能夠更加深刻、客觀地認識那一段曆史。
發表於2024-11-24
記憶的性彆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被構造的“訴苦”框架:封建是根源,解放是辦法 20世紀30至40年代,陝西農村生活極其不穩定,政治掠奪、物資匱乏、全麵戰爭都對女性的生活産生瞭極大的影響,她們經曆瞭逃荒、傢裏傢外的勞作、失去親人的痛苦和土匪和士兵的殘暴行為。本書的“傢裏沒人”這一章記錄瞭四個婦女們...
評分 評分2017年春天Mullaney的Chinese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History課上交的response essay。 Through numerous interviews of village women and local cadres in several counties of Shaanxi, Hershatter garnere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primary sources that enabled her...
圖書標籤: 社會學 女性 婦女史 海外中國研究 曆史 中國史 賀蕭 記憶
以男女平等的口號,呼籲婦女進行社會生産以及politics動員。然後拿“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以及婦女楷模的形式“賄賂”、安慰付齣瞭傢庭勞動以及社會勞動,最後消耗瞭極大精力的她們。 事實上隨著自上而下的社會運轉、這種婦女楷模以及男女平等的宣傳總是和繼續revolution一樣形式主義化,最後慢慢淡去。 其實由於蘇聯模式的這種製度,它就是會塑造形式的男女平等,以此掩蓋不平等的社會。(亦即強行將不平等糅閤在一起,調和矛盾。“你敢說1966年之前有明顯的、直接的階級矛盾麼?”)在付齣極大的代價之後,所謂的口號並沒有得到實現,仿佛被命運極大的戲弄一般,當然——是有意識的命運搞的。
評分有意思,接生那一節看得毛骨悚然,大躍進刪瞭不少,女性因養育負擔太重而歡迎計劃生育政策是第一次知道,第一章的敘述和記憶,記憶的社會性彆很有啓發。
評分曆史關懷理論學習一下...好厲害的訪談調查,尤其是對研究對象的關懷視角、對研究方法的反思批判,力圖真正還原瞭一個典型的中國婦女形象。她們被要求、被詆毀、被拋棄,卻從未放棄過對自我的肯定。中國婦女的可憐,帶有很明顯的政治因素,無論政治是需要她們還是不需要她們。
評分幾年前我被一些貌似gender study的不痛不癢又嘮嘮叨叨沒完沒瞭的授課摺磨到痛不欲生之時,是本書作者賀蕭的農村接生員研究、高小賢的銀花賽研究和金一虹的鐵姑娘研究讓我初識gender study&口述史研究&革命研究的魅力。現在想來,我的主要研究興趣還在這些上(●'◡'●)
評分96始多年實地訪談,呈現現當代陝西農婦生命曆程與國傢運動復雜交織,口述素材紮實但偏於昔日模範,記憶型態、曆史書寫、自我塑造、時空塑造諸項均有良好探索,方法反省意識強,坦陳空白與存疑。雖有明顯缺憾,已屬同類研究中能被海內外讀者公開看到的最佳之一。紙版中譯刪文較多且標準極嚴,大躍進相關尤甚。幸好皆有*標,網絡中譯有紅字復原。多村研究有利比較也能描畫全景,但缺乏村內權爭、傢族、社會關係厚實背景,更無男性記憶與錶達比照,緻使口述資料用法過於“性彆”化,無法全麵分析國傢動員、自我塑造、記憶錶達的復雜機製。檔案與書麵文獻與口述互參利用較弱。中譯與英文有少數技術性差異。譯文不錯,口述資料和曆史名詞還原度好,個彆措辭和專名譯法可商榷。海外學者中文名缺乏譯名對照,參考文獻中所有中文條目未作迴譯,均緻查考睏難。
記憶的性彆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