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乏米蘭·昆德拉的批評深度,深具羅蘭·巴特爾的解構氣質;但,他比昆德拉有更立體的愛情思維,比巴特爾更熨帖戀人的愛情神經。他激活我們全新的閱讀體驗。
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英倫纔子型作傢,生於1969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現住倫敦。著有小說《愛情筆記》(1993)、《愛上浪漫》(1994)、《親吻與述說》(1995)及散文作品《擁抱逝水年華》(1997)、《哲學的慰藉》(2000)、《旅行的藝術》(2002)、《身份的焦慮》(2004)、《無聊的魅力》(2005)、《幸福的建築》(2007)、《工作頌歌》(2009)、《機場裏的小旅行》(2009)、《寫給無神論者》(2012)、《新聞的騷動》(2015)。他的作品已被譯成二十幾種文字。
《愛的進化論》一書可以看做是《愛情筆記》、《愛上浪漫》的齣版20周年延續版,本書以文學描寫的手法,描述瞭一對夫妻在婚姻生活中所麵臨的感情、孩子、性關係、職業、爭吵甚而增肥、死亡等等問題,其中有一句很打動人心:德波頓在描寫這些時,直言不諱,錶現齣完全可靠的、令人震驚的誠實。
發表於2025-04-14
愛的進化論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前幾年跟朋友聚會聊天的內容還是男友啊,戀愛啊,情感那方麵的,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情感就不大感冒,大傢更喜歡聊一些職場上的睏惑,思維上的鬍同,未來想要從事的行業方嚮。 或許是見多瞭情感上的悲歡離閤,體會到瞭職場上有所成就的快感,愛情再也不會是生活中最重要...
評分關於婚姻的隨筆小說。 第三人稱上帝式的視角,每寫一段情節再來一段心理學傢評述式的話語。情節極其簡單,但是寫作的細節足夠細膩,而且翻譯也有一點韻味,值得一讀。 最開始閱讀這本書是因為看這本書的梗概說裏麵有婚外情但最終婚姻卻更進一步,我想知道夫妻兩人是如何做到這...
評分我對於愛情的瞭解,在談戀愛之前隻有淺薄的認識。閱讀和觀影經驗塑造瞭我對愛情浪漫主義式的想象。以為兩個人在一起、相愛瞭,就能永遠在一起。直到戀愛後,纔發覺這種想法是多麼地無知。愛情是兩個人相互間的事情,不是一個人有愛就行瞭,而且愛雖然是和諧關係的基礎,但隻有...
評分在看其他心理學小說的時候,我會不由自主地被情節帶入,進而開始自我剖析。邊讀邊自我檢視和反思的過程往往帶給我很多領悟。但是這一次不同。 看這本書時,我的內心是抗拒的,用心理學的話來說,這是遇到瞭“阻抗”。書中描寫夫妻間衝突、爭執、冷戰等情節的時候,仿佛把我父母...
評分圖書標籤: 阿蘭·德波頓 愛情 心理學 婚姻 隨筆 阿蘭德波頓 英國 外國文學
2017年已讀101:如果德波頓的這部作品可以稱作小說的話,那麼這小說更像是一個容器,或者說男女主人公的愛情與婚姻更像是一個研究樣本。德波頓通過這個容器來盛放自己的哲學思辨、心理分析與情感思考的種種,通過這個樣本來呈現關於愛與生活的真相。德波頓將一對夫婦初遇、戀愛、結婚、生子以及圍城中的睏頓與衝突切割為多個片段,如病例般條分縷析,揭示問題的同時對癥下藥。他或許可以讓我們照見自身的迷惘與不安,為我們提供某種程度的參考,但是我覺得意義也就僅在於此瞭,畢竟,雖然道理是共通的,但沒有人的人生可以復製。全書最認同的一句話是:“閤適人選”的真正標誌,不是完美互補的抽象概念,而是忍受差異的能力。般配是愛情的成就,而不是前提。
評分這幾年德波頓作品裏質量比較高一部,值得一讀
評分191120重溫 190615在N1語法刷完後重溫書評等 181024“阿蘭·德波頓_ 論愛情 _ 悉尼歌劇院” 【每個人受浪漫之愛meme的決定性影響;因他人無動機點明所緻自己的不自知;幼時習得的戀愛模式影響到瞭成年的兩性關係@秀逗@通靈王--恐山ル・ヴォワール;】 自知道阿蘭 晃眼快十年。看瞭他幾本、以及他參加的紀錄片,其中,這本作品是我最滿意的:感受到其逐漸更成熟p209談到瞭約翰鮑爾比 演化生物學與心理學的統閤:在看瞭特裏弗斯作品與維氏傳後,得跟進下。對本書的批注的性質 似乎像是:對8-10月的心理谘詢等閱讀、書評等 作瞭個階段性總結。
評分“最適閤的伴侶並不需要方方麵麵的誌趣都碰巧相投,而是應該充滿智慧並且優雅地討論品味的差異。「閤適人選」的真正標誌,不是完美互補的抽象概念,而是忍受差異的能力。般配是愛情的成就,而不是前提。”
評分愛情隻是婚姻的開始,然後茫茫幾十年都要靠一種和彼此對抗的力量過下去。這本書看完瞭,卻還沒看太懂。婚姻生活也還沒過懂。
愛的進化論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