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列•彆雷(1880—1934),俄國象徵主義詩人、作傢,齣生於一個富裕傢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父親是大學數學係教授,母親愛好音樂,擅長鋼琴演奏,數學的精確性和音樂的藝術性都在彆雷的創作中留下瞭深刻的影響。彆雷自1901年開始發錶文學作品,著有詩歌《藍色天空中的金子》《灰燼》《甕》等,長篇小說《銀鴿》《彼得堡》《莫斯科》《頭麵像》等。
安德列•彆雷在小說中不僅關注俄羅斯民族的文化歸屬和精神源流,而且實驗性地利用多種藝術形式的聯覺性特徵,將象徵與意識流巧妙結閤,他也因此與普魯斯特、喬伊斯等作傢一同進入20世紀著名意識流大師的行列。
在西方,安德列•彆雷被看作是20世紀俄國小說傢中最傑齣的天纔。著名小說傢納博科夫更是將安德列•彆雷最重要的作品《彼得堡》與西方的另外三部劃時代作品——《追憶似水年華》《尤利西斯》《變形記》一起,列為他最欣賞的20世紀西方四大名著。
《彼得堡》憑藉豐盈的想象和跳躍的意識流描寫,再現瞭1905年俄國革命期間,彼得堡十天裏所發生的故事。在宏大的背景下,工廠罷工、遊行、暗殺頻頻上演,平民與貴族、革命黨人與奸細密探輪番登場。不按時序構成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意識活動,共同繪織齣一幅20世紀初俄羅斯帝國末期的多重奏圖景。在作者筆下,“彼得堡”不再是一個純粹的地理概念,它聯結著俄國的曆史與未來,成為東方和西方“兩個敵對世界的交接點”,具有世界規模的象徵性。
發表於2025-02-02
彼得堡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穆旦 譯) 楔 子 那裏,在寥廓的海波之旁 他站著,充滿瞭偉大的思想, 嚮遠方凝視。在他前麵 河水廣闊地奔流;獨木船 在波濤上搖蕩,淒涼而孤單。 在鋪滿青苔的潮濕的岸沿, 黝黑的茅屋東一處,西一處, 貧苦的芬蘭人在那裏棲身。 太陽躲進瞭一片濃霧。 從沒有見過陽光的森...
評分《托裏切利真空,或青銅訪客》 by gasara 「引」《彼得堡》P52 『關上的大門裏邊,仿佛不是客廳:好像是……大腦的空間:腦迴、灰色和白色的物質、鬆果體;而(漲潮時)水花飛濺的厚墩墩的牆──那些光禿禿的牆也隻是一種壓抑的和疼痛的感覺:一種屬於這個尊敬的頭顱的後腦殼...
評分以下來自論文《安德列·彆雷與俄國象徵派小說藝術》 二十世紀的俄語文學,如果以現實主義為基本的參照,那麼也還存在著一條非現實主義的流脈。這條非現實主義流脈有待人們作係統的研究。它的起點,無疑是那活躍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俄國文壇上的象徵主義文學。 ...
評分《彼得堡》作為象徵主義大師彆雷的著作比另外兩本大傢可能更經常聽說的書資格還老: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和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作品以是1905年俄國革命時期首都彼得堡為背景,短短十來天藉助於藝術象徵和意識流描繪瞭一幅萬象俱全的畫捲。不過由於時代背景的不同,現...
評分圖書標籤: 安德列·彆雷 俄羅斯文學 小說 俄羅斯 象徵主義 俄國&蘇聯文學 長篇小說 外國文學
這樣的小說,跟《尤利西斯》《追憶似水年華》一起談論的文本,難以進入是自然的;但也跟《尤》《追》一樣,一旦進入瞭,則如入桃源,會發現另一個龐雜、縝密、真切、近乎無限的新世界。那時,彼得堡將如曆史上所有看不見的城市,栩栩復刻在你永恒的記憶之土。
評分不敢說完全看懂瞭這本書。納博科夫對它的贊嘆名副其實。幾乎每一句話都在搭建一幅恢弘又詭譎的景象。彆雷用幾百頁紙幾乎快寫盡瞭彼得堡的故事,彼得堡不是一個地理坐標,更像一個立體的場域。
評分果然是納博科夫喜歡的敘事風格,文字跳躍性很強,夢境幻覺與心理活動以及現實交織,情節峰迴路轉,開場白和尾聲部分算得上遙相輝映,如果以年代來說可以在意識流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開創性,從思想性來看更接近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總體還不錯,但在俄羅斯這樣一個文學底蘊深厚的國傢,魔幻不過布爾加科夫,深度不過陀思妥耶夫斯基,而且中間部分過於冗長,容易産生閱讀疲勞,最多算遺珠罷瞭。
評分兩天讀完,將人的意識最微小的波動落到紙上,被莫奈筆下的黃色和綠色的光籠罩的彼得堡
評分習慣瞭傳統敘事的小說,讀這樣意識流散的小說相當的吃力。盡管讀的很慢,但前後情節模糊,缺乏連貫性。文學體驗是講究個人感受,這本書帶給我的體驗遠遠比不上傳統的俄國小說。
彼得堡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