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发表于2024-12-22
眼睛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读品】罗豫/文 纳博科夫的文学动机向来孩童般单纯,除玩乐之外别无所骛。然而在智力和感觉的敏锐度上,他又是一个阅书无数、功力深厚的老江湖。两相结合,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可视作高级的精神游戏。这本仅仅80页的《眼睛》中,纳博科夫把人类最古老的谜题——灵魂,塑成一...
评分这本书名为眼睛,但是本人不说眼睛,只想说说让眼睛变大变美了。蓝之琳(LAZILIN)按摩让眼睛变大的方法: 1、张大眼睛,用中指、无名指搭配着蓝之琳(LAZILIN)一起在鬓角靠近太阳穴部位,按住3秒钟,放开3秒钟,双手同时按摩5回。 2、用三个手指搭配着蓝之琳(...
评分倒不如给人一个模糊的世界 反正也不能,将一朵花的 香气收纳入瞳孔或心灵 你陌生又破碎--你的名字 你面具后面的脸,泪水涟涟 头顶晚霞的颜色里有微暗的火 那么多眼风飘来,如碎石如冷钢 被遮蔽的眼睛本应如明镜 倒不如,不给人一个世界
评分“一位严肃的心理学家可以透过我雨滴般晶莹的密码文字分辨出一个灵魂化解的世界,在那里可怜的斯穆罗夫的存在只取决于他在别人头脑里的反映,而他们的头脑接着也像他的一样,被置于同样离奇的镜子似的窘境中。故事的结构戏拟侦探小说的结构,但说实在的,作者否认有任何玩弄、...
评分好吧我承认这书我看得有些吃力。我向来看译文书都这样的这很正常。我曾一度以为自己无法读懂这本书心想就别丢人现眼的在这里写书评好了。但这是不可能的,我看了就该写些什么哪怕只有一字半句三言两语的要不我花那么多时间去细嚼慢咽做什么。 关于《眼睛》,有篇...
图书标签: 纳博科夫 小说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美国 外国文学 心理学 眼睛 美国文学
一位严肃的心理学家可以透过我雨滴般晶莹的密码文字分辨出一个灵魂化解的世界,在那里可怜的斯穆罗夫的存在只取决于他在别人头脑里的反映,而他们的头脑接着也像他的一样,被置于同样离奇的镜子似的窘境中。故事的结构戏拟侦探小说的结构,但说实在的,作者否认有任何玩弄、迷惑、愚弄或者欺骗读者的意图。其实,只有立即看懂的读者才会从《眼睛》中获得真正的满足。即便最易轻信的读者,读这篇灵动闪烁的故事时要认识斯穆罗夫为何许人,也不可能费很长时间。我用一位英国老太太,两名研究生,一位冰球教练,一位医生,一位邻居的十二岁的孩子做试验。孩子最快,邻居最慢。
《眼睛》的主题是实施一项调查研究,它引导主人公通过许许多多的镜子,最后以一对形象的重合告终。三十五年前我以某种神秘模式整合叙事人追索的不同阶段,我不知道我人中得到的强烈快感是否会为现代读者分享,然而,无论如何,强调的不是神秘,而是模式。我相信,尽管时光流转,书海更迭,一种语言的海市蜃楼变成了另一种语言的绿洲然而追踪斯穆罗夫依然是件精彩的活动。情节不会在读者头脑里——如果我把那头脑研读得正确的话——简化为一个惨痛的爱情故事:其中有一颗痛苦扭动的心不仅遭受弃绝,而且受到羞辱和惩罚。想象的力量终归是善的力量,这些力量依然稳稳地驻留在斯穆罗夫一边,而事实证明备受煎熬的爱的苦涩,就像它最销魂的回报一样,令人陶醉,催人奋起。
三星半。落魄俄国小人物,戏仿和讽刺,对灵魂的刺探和追踪,还有一闪而过的蝴蝶,都是纳博科夫的标志。eye,刚开始觉得只是脱壳观察自己,但是VN从来不吝细节,而细节让故事丰富,也让故事不止于某一意义。不过整体上有点散,和后期作品相比。最后吐槽一下翻译:爱巴马儿,元子儿,痒抓抓,老鼻子…这是京味儿吗= =?
评分孔雀街五号的主与客
评分脱离本体意识来观察审视自己,这种滑稽的荒谬就是快乐。说实话,看得很折磨,因为我看不懂。
评分脱离本体意识来观察审视自己,这种滑稽的荒谬就是快乐。说实话,看得很折磨,因为我看不懂。
评分每次读纳博科夫都有种灵魂出窍的感觉。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我死了,但我还活着的感觉。
眼睛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